丝瓜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2章(第1页)

宋辽是正在交战的敌国,而隐姓埋名流落番邦的杨四郎不仅没有成为深入敌后的007,反而成为辽邦驸马和大将;《四郎探母》以宋辽两国交战为背景,成为辽邦驸马的杨四郎在这个家国一体的背景下随萧太后出征是理所当然。

然而,这里异乎寻常的戏剧性,在于阵前的驸马爷听说,&ldo;萧天佐在九龙飞虎峪,摆下天门大阵。

宋王御驾亲征,六弟挂帅,老娘解押粮草来到北番。

&rdo;杨四郎阵前的对手是他的至亲,宋营的领军人物竟是他的同胞兄弟杨六郎,还有为大军押解粮草的生他养他的母亲和他的结发妻子。

《四郎探母》是这样处理对垒双方既是亲人又是敌人的复杂关系的‐‐仗该怎么打暂且不管,该打总还是要打的吧,两军交战前,四郎想见上亲人一面,总是人情之常‐‐&ldo;萧天佐摆天门两下里会战,我的娘领人马来到北番。

我有心回宋营见母一面,怎奈我身在番远隔天边。

思老母不由儿肝肠痛断,想老娘不由儿珠泪不干。

&rdo;无奈军中壁垒甚严,久别的母亲近在咫尺不能相见,心情焦虑之下,四郎被夫人逼得说出自己是杨家后代这一真相,亏得公主感念他思母心切,为他盗出令箭助他过关,但前提是他一夜之内必须回还。

为了能够顺利探母,四郎心甘情愿地接受这一条件,因此他回到宋营与母亲妻子短暂相见之后,不得不狠下心来尽速回转;而回到辽营,萧太后又要治他的死罪,公主和国舅为他说情,情急之下他与公主生的孩子,也就是萧太后的外孙一阵哭啼,终于唤起太后的亲情,于是,杨四郎得以成功地达成探母的愿望,他与公主的婚姻乃至于生活的完整性也有了大团圆结局。

至于以后是不是打仗与战场上兄弟如何交手,那不是这部戏所要旁及的问题。

杨四郎身处如此窘境,是戏好看的关键。

《四郎探母》整部戏,包括&ldo;坐宫&rdo;&ldo;见母&rdo;&ldo;别母&rdo;&ldo;回令&rdo;所有这四个关键场次,亲子之情、夫妻之情而且是面对两个女人两桩婚姻的双重的夫妻情怀,还有兄弟之情父子之情,以及尖锐对立的民族立场,场场均是心灵上不能两全的人生大抉择,生死之间的天人交战,曲尽人心人情人性,感人至深。

有人说中国传统戏剧不擅长于表现人物复杂的心理,说什么人物类型化,缺个性,看看《四郎探母》,觉得那真是痴人说梦一般。

迄至清末,《四郎探母》的舞台呈现无论唱做都已经定型,无疑已经是京剧剧目里经典中的经典。

艺术上是这样,伦理道德方面同样如此。

如果说中国传统道德以&ldo;忠孝节义&rdo;为&ldo;国之四维&rdo;,那么这部戏,于&ldo;忠&rdo;上或许尚可一争,但是于&ldo;孝&rdo;&ldo;节&rdo;&ldo;义&rdo;三者,尤其是在它们的相互冲突中加以表现,处理得相当深邃与动人。

也正是因为于&ldo;忠&rdo;这一道确实有其含混之处,早在清末就有革命者批评它在民族关系的处理上背离了汉族的立场,从1940年代直到&ldo;文化大革命&rdo;则被无数人批评为是在&ldo;歌颂叛徒哲学&rdo;,几乎是每次政治运动,在戏剧界的甚至在更大范围内,《四郎探母》都会成为核心话题,并且波及到擅演和爱演这出戏的演员,为这部戏的上演辩护的批评家。

这出戏是否被允许上演就因此成为中国近几十年戏剧和文艺政策的风向标,可以用来很方便地衡量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戏剧政策的严厉程度,1949年前后是这样,1956年前后也是这样,1962年还是这样。

最后一次是&ldo;文化大革命&rdo;结束之后,《四郎探母》的全本由一帮喜爱京剧的玩票的&ldo;新闻工作者&rdo;在北京重新上演,从戏剧界到整个文艺界,都把它看成一件具有标志性的、足以体现&ldo;新时期&rdo;宽松文艺政策的事件。

一百多年来,所有针对《四郎探母》的批评,都带有很强烈的道德色彩,义正辞严,不容置辩。

但《四郎探母》并没有因为这些激烈的批评而终止它的生命,相反,它出人意料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而顽强地存活了下来,比起绝大多数看起来比它更没有理由被禁、却在事实上早就赶下了舞台的传统剧目,表现出久远得多的生命力。

几乎没有什么站得住脚的有力的理由它就那么演着,哪怕就剩下&ldo;坐宫&rdo;这一场戏;而让&ldo;坐宫&rdo;这场戏在1950年代初那样大规模的禁戏背景下仍然能够在北京舞台上露面的理由,据说是&ldo;取其音乐上的完整&rdo;,但事实上&ldo;坐宫&rdo;这一场在音乐上,除了杨四郎&ldo;叫小番&rdo;的一句嘎调以外实在是缺乏情致,相反,我以为像&ldo;坐宫&rdo;的情境,杨四郎和铁镜公主夫妻选择用大段的西皮快板,如同夫妻平时为小事斗嘴那样谈论生死大事是不合适的,至少是不精彩的,更谈不上什么&ldo;完整性&rdo;。

然而,就算后来的演员唱不上那句嘎调了,&ldo;坐宫&rdo;还在演。

这样的狡辩居然也可以为《四郎探母》留下一线生机,真是个奇迹。

京剧《四郎探母》在近代的命运堪称坎坷,虽然1950年代初它奇迹般地逃脱了遭禁的厄运,仍然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剧目。

恰由于京剧《四郎探母》以及这一题材本身同时存在丰富的内涵与激烈的争论,很多人都以为能做所谓&ldo;去芜存精&rdo;的工作&ldo;去其糟粕存其精华&rdo;,踩在这块艺术巨石之上以显示自己更为高大,数十年来对它的改写层出不穷。

还真有把杨四郎往007的路上去写的,把杨四郎故事演绎成宋代中国的间谍戏,让杨四郎成为在辽邦收集核心军事情报的卧底,于是&ldo;探母&rdo;就成为在个人私情掩饰下为我大宋朝&ldo;踏平贺兰山阙&rdo;做出重要贡献的地下工作者。

改编者大约是想通过这样的情节,让杨四郎从&ldo;叛徒&rdo;变成像杨家其他的儿郎一样伟大的民族英雄,而且还十分地忍辱负重,但是这样一改,好像杨四郎的行为反而显得更加落入卑鄙一路,因为那样的杨四郎流落番邦就不再是无奈而且充满了虚伪与欺骗;也有走传统戏《三关排宴》的路子的,而新近一位知名剧作家以这一题材重新创作的《三关明月》,就以佘太君与萧太后在三关相会为杨四郎和杨八郎一起解套,明月朗朗,两位老夫人念及既然已经成了双重的儿女亲家,自己人了,还打什么仗?讲和了吧。

于是两位位高权重的老太太在阵前一团和气地议和,家仇国恨顿时消弭于无形。

两位手握兵权的老太太就这样以两人是儿女亲家为理由决定不再打仗,双方签订了和约,民族倒是提前团结融合了,但是小女子或者说是老女人的儿女私情成为在民族冲突中决定战与和的关键性因素,这就不仅仅丧失了历史进程中权势人物的责任与原则,更是不可思议的轻率和徇私。

如果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有一点点影子,且不论萧太后,至少佘太君,恐怕要替代潘仁美成为老百姓人人诅咒的卖国贼了,导致杨家悲剧的所有劣行都会被堆积到她的头上。

因此,所有这些改写不仅没有解决《四郎探母》故事必须面对的道德诘难,反而成为更多争论的对象,因为它们都没有真正的道德洞察力,无法像京剧《四郎探母》那样将民族大义与个人亲情之间的激烈冲突,处理得举重若轻。

所有那些看起来是在为杨四郎正名的、或者帮杨四郎解决忠孝忠义之间尖锐冲突的改写本都不能替代《四郎探母》,因为在《四郎探母》,虽然杨四郎不像其他杨家将故事里的英雄主人公那样令人崇敬,却依然有他清晰的伦理底线,杨四郎是有道德内涵的人物,而且他所遵循的道德信念,是人们能够接受的。

这就是近代以来有关京剧《四郎探母》的争论如此复杂且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的根源。

热门小说推荐
撕天

撕天

撕天由作者隐为者创作全本作品该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难得的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好书919言情小说免费提供撕天全文无弹窗的纯文字在线阅读。...

至尊武灵

至尊武灵

小说分类玄幻魔法首发状态他站首发小说状态连载中小说作者光暗天平授权级别暂未授权全文字数2294196字收藏总数1更新时间20150520TXT下载加入书架投票推荐手机阅读开始阅读...

新婚夜的雷人规矩:爷我等你休妻

新婚夜的雷人规矩:爷我等你休妻

想要休书?行!侍寝七夜,令本王满意就成全你。他轻飘飘地扔下一句重量级的话。她小脸纠结,扭着小手帕一咬牙,点头了。于是,锁门,落窗。七日七夜完事后,她爬不起来却伸出小手问要休书,不料,本王不满意,下一个七夜再谈轻松宠文...

撒旦总裁的秘密女人

撒旦总裁的秘密女人

酒后乱性,她和他有了关系,再次相遇,为救弟弟,她成了他的情人,却不知他竟是好姐妹的未婚夫!她沦为了千夫所指的小三!她想逃离这暗无天日的情妇生活,摆脱他的魔掌,却发现不知不觉中,已步入了他设计好的阴谋圈套。他折磨她,还逼她跟死人结婚。直到他伤透了她的心,他才发现,原来真相里,还有不为人知的真相...

逆天丹神

逆天丹神

王林,一个小家族子弟,因为修炼造化仙经而自废武功,沦为废物,沉寂长达三年之久。三年之后,王林以惊艳之姿逆天崛起,拳打强敌,力斩天骄,抢夺宝物,收罗美女,成就至尊丹神。...

圣手小神医

圣手小神医

山村青年偶得造化,治病救人福泽苍生,修炼神功无敌天下。权贵富豪大佬,尽皆臣服。美女老总美女艺术家美女医生环绕身旁。...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