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上乃可其奏。
或謂李膺曰:‘可去矣。
’對曰:‘事不辭難,罪不逃刑,臣之節也。
吾年已六十,死生有命,去將安之?’乃詣詔獄,考死,門生故吏並被禁錮。
范滂詣獄,其母與之訣,曰:‘汝今得與李、杜齊名,死亦何恨!
’滂跪受教,再拜而辭。
顧其子曰:‘吾欲使汝爲惡,惡不可爲;使汝爲善,則我不爲惡。
’行路聞之,莫不流涕。
凡黨人死者百餘人,妻子皆徙邊。
天下豪傑及儒學有行義者,宦官一切指爲黨人。
有怨隙者,因相陷害,睚眦之忿,濫入黨中。
州郡承旨,或有未嘗交關,亦罹‘罹’,原誤作‘離’,今據陳本、四庫本改。
禍。
毒其死、徙、廢、禁者又六七百人,郭泰聞黨人之死,私爲之‘之’,陳本、四庫本脱。
慟,曰:‘《詩》云:“人之云亡,邦國殄瘁。”
漢室滅矣!
但未知“瞻烏爰止于誰之屋”
耳。
’
臣按:‘《易》之《否》:‘小人道長,君子道消。
’聖人以爲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無邦,亡國之謂也。
今黨人之死者皆忠良志義之士,而靈帝所與共國者,不過十數姦倖之人,雖欲不亡,不可得已。
郭泰之慟,不亦宜乎!
六年,鉅鹿張角反,以中常侍封諝、徐奉等爲内應。
中平元年,帝召羣臣會議,北地太守皇甫嵩以爲宜解黨禁。
上問計於中常侍吕強,對曰:‘黨錮久積,人情怨憤。
若不赦宥,輕與張角合謀,爲變滋大,悔之無救。
’帝懼而從之。
遂赦天下黨人,還諸徙者。
是時,中常侍趙忠、張讓等皆封‘封’,陳本、四庫本作‘列’。
侯貴寵,帝言:‘張常侍是我公,趙常侍是我母。
’由是宦官無所憚畏,並起第宅,擬則宫室,上嘗欲登永安侯臺,宦官恐望見其居處,乃使中大夫尚伹諌曰:‘天子不當登髙,登髙則百姓虚散。
’上自是不敢復升臺榭。
及封諝、徐奉事發,上詰責諸常侍曰:‘汝曹常言黨人欲爲不軌,皆令禁錮,或有伏誅者。
今黨人更爲國用,汝曹反與張角通,爲可斬!
’未皆叩頭曰:‘此王甫、侯覽所爲也。
’於是諸常侍人人求退,各自徵還宗親、子弟在州郡者。
趙忠、夏惲等遂共譖吕強,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