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可咱清廷哪能就这么算了呀,催着年羹尧继续进兵。
岳钟祺就提议说:“这青海地面儿广阔得很,敌人也没多少,咱们大军四面合围,那些贼寇肯定一个都跑不了。”
年羹尧一听,觉得有道理。
嘿,还真就在雍正二年五月,把青海给平定了。
年羹尧和岳钟祺两位总督得胜回朝,这班师回朝、论功行赏的事儿咱就先不说了。
咱再说说这雍正帝,这人呐,心可挺狠的。
他一看外患都平定了,就怕国内再出什么乱子,于是想出了一条毒计,打算把那些功劳大、地位高的大臣都给除掉。
他先是把自己的两个兄弟,贝子允糖、允禩,还有允祀,硬是捏造出一堆不法的事儿,把他们都拘禁起来了。
还把那些帮他出谋划策的人,一股脑儿全给杀了,就怕以后走漏了什么风声。
这太傅年羹尧呢,年轻的时候就帮着雍正帝,又立下了赫赫战功,难免就有点骄傲放纵了。
有一天,圣旨下来了,雍正帝把他降成了杭州将军,这还不算完,接着又连着降了他十级,罚他去看守城门。
这年羹尧倒也认真,在城门那儿,守得那叫一个严严实实。
可这王公大臣们又把他的行为奏明了雍正帝,七凑八凑,一共凑出了九十二款罪名。
雍正帝一咬牙,就把年羹尧给正法了。
您猜怎么着,都察院的官员弹劾隆科多庇护年羹尧,还上奏说他犯了大逆不道的罪。
圣旨下来,只杀了隆科多本人。
往后啊,还有好多文臣武将,只要稍微有点嫌疑的,都受到了牵连。
雍正帝把这一帮人都给惩办了,心里那叫一个得意。
要说这寡情薄义的人,还真没谁能比得上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从雍正四年到九年,苗人一直不服朝廷的教化。
镶黄旗的鄂尔泰那可费了老鼻子劲儿了,好不容易才让苗人归顺了。
还开辟出了苗地两千多里呢。
可到了雍正十三年,苗人又闹起事儿来了。
这鄂尔泰正为苗人又叛乱的事儿心里头犯愁呢。
有一天,他正在府里吃晚饭,吃得正香呢,嘿,突然瞧见宫里的太监慌慌张张地跑进来,扯着嗓子喊:“鄂大人呐,皇上突然得了重病,请您赶紧进宫呐!”
鄂尔泰一听,哪还顾得上吃饭呐,撂下碗筷,急急忙忙就往宫里赶。
到了宫里一看,皇后已经到了。
鄂尔泰赶紧上前,揭开皇上的御帐,这一看,“哎呀”
一声,吓得不轻,又急忙把帐子放下来了。
这时候啊,庄亲王、果亲王也都赶到了。
大伙一边商量着皇上的后事,一边得赶紧请太子来继承皇位啊。
于是就把雍正帝当年藏在正大光明殿匾额后头的匣子取下来,打开一看,里头写着“皇四子弘历继朕登位”
这么一句话。
这时候,皇太子弘历也进宫来奔丧了,紧接着就奉了遗诏,让庄亲王带着大臣们拥护弘历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