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最后还是由苏然和苏天兄弟俩负责追查边关铜币的事宜,而苏然和苏浑则负责在京城和国内其它地区关注这边关铜币的事宜。
后来随着边城贸易的次数增加,他们发现,边城士兵集中使用这些铜币交易与他们发军饷的日子非常吻合。
这就说明,每当发军饷之前,必定有大量的铜币运送至边关。
这一查探,竟然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原来这铜币竟然采自平阳县山谷。
这是私铸的假币,只是这假币制作的比真币货真价实罢了。
而且,这平阳山谷之中竟然还制造兵甲,这让苏然与苏天惊掉了下巴,天底下还有人做这种谋反的生意吗?这得是多大的胆子,敢这么干!
后来,他们发现,这些兵甲竟然穿在北疆士兵和守将的身上。
原来,这些属于私人订制款。
而在边城的地下市场也有如此制作兵甲的地下作坊,主要是为士兵做一些甲胄修补的工作。
本来这些工作是由朝廷专门的军需制造所来完成。
但是这几十年来,国家对外少有战事,所以这些部门日常并无多少工作要做,因此,后来这些部门竟然慢慢裁撤,成了空壳。
而有些手艺工匠,索性就留在边城,平时既打农具,也修补兵器,甲胄,生意竟然也还过得去。
于是,每到军饷发放之前,苏家的商队都会从京城出发,按照士兵所需的物品,与北夷各部交换物品,然后再与士兵进行交易。
由于价格公道,苏家竟然慢慢成为边关与士兵交易最大的商家,也逐渐成为与北夷部落交易的大商家。
这一来二去,苏家商队与边关上到守将,下到士兵竟然都打的火热。
而一些退役的将校,竟然要主动加入到苏家商队的押运队来。
这些将校虽然没有参与过大规模的对北夷的战争,但是小规格的零星摩擦还是不少的,所以他们对北夷也是非常的了解,之前经常会深入北地几十上百里地侦察作战。
由这群人负责押运,别说是小股匪徒,就是遇到北夷偷袭,也能结阵对对敌。
正是有了这些关系,苏家的押运队越来越多的吸收北疆将校的参与。
后来,北疆的士兵们也会将将剩余的军饷通过苏商队送回家去。
由于这些押送之人与士兵都有同袍之情,所以这事从帮忙到大规模的进行,也逐渐形成一种产业。
北疆士兵来自全国各地,正是因为这些需求,反过来推动了苏家在全国商业的布局。
直到有一天,事情发展有了进一步发展。
苏然与苏天竟然接到边关守将的亲自接见。
而这人竟然是十一皇子。
北疆边城,将军府。
北疆十一座边城守将在坐。
其中一名守将道:十一殿下,如今在边城,经商规模最大的已然是京城苏家,下官的许多手下都向在下汇报过些事。
而下官的几个得力部下退役之后,竟然都加入到苏家的护卫队。
据说苏家护卫队大多都是我们北疆边城的兄弟组成。
其战力不可小觑。
如今北疆久无战事,士兵的训练,兵甲战备也都比较松懈。
朝廷对此拨银较少,如果能与苏家合作,定然可以为朝廷省却不少银两,而战备也不会松懈。
其他守将也纷纷赞同他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