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7章 杜如晦 他善于谋划更善于决断(第2页)

命令下达之后,被迁到外地的人非常多,李世民对此非常担忧。

当时任秦王记室的房玄龄告诉李世民,府中幕僚虽然被迁往外地的人比较多,但是没有什么好可惜的,只有杜如晦聪慧,能洞察事理,这个人有王佐之才,大王如果为镇一方,那用不上他,但如果以后要经略天下,那就非杜如晦不可,只有此人才能帮你大忙。

李世民听了房玄龄的话,立刻向李渊上奏,请求将杜如晦继续留在秦王府为官,李渊允准。

在随后的征战岁月里,杜如晦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参与了诸多重大战役。

公元618年,唐武德元年。

陇西薛举进犯泾州。

薛举乃一方豪强,拥兵自重,其势力不容小觑。

李世民率军前往讨伐,但被击败。

而后薛举突然病死,李世民再次出兵讨伐其子薛仁杲,并让杜如晦等随军参赞军事。

杜如晦与李世民紧密合作,精心谋划战略战术,在战场上洞察敌军虚实,随机应变,最终成功击败薛仁杲,薛仁杲兵败投降,后被斩首。

公元619年,唐武德二年。

杜如晦跟随李世民挥师东进,迎战刘武周与宋金刚。

这一战,更是惊心动魄,双方你来我往,互有胜负。

但杜如晦始终临危不乱,他冷静地分析战场形势,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寻找敌军的破绽。

在他的辅佐下,李世民的军队逐渐扭转战局,成功击退刘武周,收复大片失地。

公元620年,唐武德三年。

杜如晦又跟随李世民率军进攻洛阳王世充。

王世充是一位久经沙场的悍将,而且洛阳城坚池深,防御工事极为坚固,再加上王世充与窦建德联合,这成了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但杜如晦毫不畏惧,他深入研究王世充的作战风格与洛阳的地理形势,为李世民制定了一套详尽而周密的攻城计划。

在战斗中,他又时刻关注着战局的变化,及时调整战略部署,与李世民默契配合,最终成功攻克洛阳,王世充兵败投降。

在这些战役中,杜如晦与房玄龄的配合堪称天衣无缝,“房谋杜断”

的佳话也由此开始流传。

房玄龄犹如一位智慧的宝库,满腹经纶,奇思妙想层出不穷,总能在纷繁复杂的局势中谋划出多种应对策略。

而杜如晦则似一把锐利的宝剑,锋芒毕露,善于在众多方案中迅速判断利弊,做出果断的抉择。

每当面临重大决策时,房玄龄便会将自己深思熟虑后的各种计谋一一列出,其思维之缜密,考虑之周全,令人赞叹不已。

而杜如晦则会仔细聆听,他目光如炬,紧紧抓住每个方案的关键之处,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比较。

他能迅速洞察问题的本质,权衡利弊得失,然后毫不犹豫地做出最为明智的决断。

正是这种珠联璧合的配合,使得李世民在战场上如虎添翼,屡战屡胜。

随着李世民在战场上的威望日益高涨,其势力如日中天,与太子李建成之间的矛盾也逐渐激化。

他们犹如两朵乌云,在大唐的天空中相互碰撞,摩擦出激烈的火花,一场惊心动魄的夺嫡之战已在所难免。

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

李世民被封为天策上将,并建立文学馆。

杜如晦被任命为从事中郎,为十八学士之首。

李世民常常到文学馆与杜如晦等讨论经义,而且经常说到晚上。

太子李建成对此非常忌惮,他对齐王李元吉说,秦王府中能让人担心的,只有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人。

于是,李建成在李渊面前巧言令色,进献谗言,致使房玄龄与杜如晦被逐出京师。

这一打击,对李世民来说,无疑是沉重的。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