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3章 刘秉忠 元帝国的总设计师(第3页)

在经济方面,刘秉忠强调要重视农业生产,认为农业是国家的根本。

他建议忽必烈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鼓励农桑,如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兴修水利,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等。

同时,他还主张加强对商业的管理,规范市场秩序,促进经济的繁荣。

在文化方面,刘秉忠大力倡导儒学,建议忽必烈设立学校,培养人才。

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出有道德、有才能的人,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他还主张恢复科举制度,选拔优秀的人才进入官场,为国家注入新的活力。

此外,刘秉忠还建议忽必烈尊崇孔子,祭祀先圣先师,以弘扬儒家文化,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平。

在军事方面,刘秉忠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军事指挥,但他也提出了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建议。

他认为,蒙古军队在征战过程中,应该注重策略,避免过度杀戮,以减少抵抗,赢得民心。

他建议忽必烈在征服各地后,要采取安抚政策,妥善安置当地的百姓,使他们能够安居乐业。

忽必烈对刘秉忠的上书极为重视,他认真阅读了每一个字,并对其中的许多建议表示赞同。

这份上书,不仅为忽必烈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治国蓝图,也进一步加深了忽必烈对刘秉忠的信任和倚重。

此后,忽必烈在许多重大决策上,都会征求刘秉忠的意见,而刘秉忠也总是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帮助忽必烈做出正确的决策。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秉忠在忽必烈身边的地位日益重要。

他不仅参与了忽必烈的日常政务,还在一些重大事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公元1251年,元宪宗元年。

忽必烈的兄长蒙哥即位为蒙古大汗,任命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

忽必烈奉命南下,在金莲川(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驻帐,并在此广招天下名士,建立了着名的“金莲川幕府”

刘秉忠作为忽必烈的重要谋士,自然也跟随他来到了金莲川,成为了“金莲川幕府”

的核心成员之一。

在金莲川幕府中,刘秉忠积极为忽必烈招揽人才,推荐了许多优秀的汉族知识分子,如张文谦、张易、郭守敬、王恂等。

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了元朝的重要官员,为元朝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刘秉忠与这些汉族贤能之士一起,共同辅佐忽必烈,为他出谋划策,传播汉族文化,对忽必烈推行“汉法”

,成就帝王之业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公元1253年,元宪宗三年。

忽必烈奉蒙哥汗之命,率大军踏上了征伐云南大理的征程。

刘秉忠作为忽必烈的重要谋士,随军出征,为这场战役出谋划策。

大理位于西南边陲,山川壮丽,地势险要,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坚固的城防。

面对大理的顽强抵抗,忽必烈的军队在进攻过程中遭遇了诸多困难。

当大军围困大理城时,大理段氏拒不投降,甚至斩杀了蒙军的信使。

这一挑衅行为激怒了忽必烈,他盛怒之下,下令大军踏平大理城,屠尽城中百姓。

此时,刘秉忠挺身而出,冒死进谏忽必烈。

他言辞恳切地说道:“杀使拒命者,其国王耳,非其民之罪,特免杀掠。”

刘秉忠深知,战争的目的并非杀戮,而是为了实现和平与统一。

无辜的百姓不应成为战争的牺牲品,若大肆屠杀,不仅会失去民心,还会给日后的统治带来隐患。

忽必烈听了刘秉忠的谏言,下令大将裂帛为旗,在旗帜上写“止杀”

二字,分头号令各军在攻入大理城后,不得妄杀。

大理城破后,忽必烈的军队在城中秋毫无犯,百姓们的生活逐渐恢复正常。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