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他是项羽的亚父,也是西楚第一谋士。
他七十岁出山,竭尽全力为项羽出谋划策,辅助项羽建立了西楚政权。
他好出奇计,是“鸿门宴”
的最佳编剧和导演,却因项羽优柔寡断遗憾收场。
他作为谋士,智力有余却情商不足,最终和项羽分道扬镳悲愤抑郁而终。
他就是历阳侯:范增。
历史上但凡有大成就的人物,他们的身边必然不缺少谋士,项羽如此,刘邦也是如此。
刘邦在统一天下建立汉朝之后,曾经对楚汉之争做过复盘和总结,刘邦认为他之所以能得天下,是因为用了张良、萧何与韩信,而项羽之所以失败,在于有一个范增却不用。
刘邦的话,肯定了范增是一个能人,而且是胜败的关键人物,范增也因为刘邦的高度评价知名度大涨,那么,范增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范增,居鄛人,秦末政治家、将领,项羽的重要谋士。
关于范增这个人,他的事迹只出现在《史记》中,而且是出现在别人的传记里。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陈胜死后,各地反秦势力如同一盘散沙,反秦斗争陷于低潮。
此时实力和名望最强的项梁在薛地(今山东省滕县南)召集各路兵马,商议挽救时局的方针和策略。
范增就是这个时候进入项氏集团的。
范增出山的时候,已是七十岁的高龄,这在古代,可以说是高寿中的高寿了,按照常理,这个年纪应该是儿孙满堂,在家安享天年,但范增这老爷子偏不安分,平时在家就好出奇计。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
公元前208年,一大把年纪的范增从安徽跑到山东,希望在有生之年把自己的智慧贡献给反秦事业,至于这其中的缘由,史书没有记载,我们也不得而知,姑且认为老爷子还有一颗治世之心吧!
范增有自己的能力和魅力,这一点是肯定的,不然项梁也不会接见和重用这样一位七十高龄的糟老头子。
成为项梁的幕僚后,范增献出的第一条计谋就是劝说项梁扶持义帝,也就是秦末版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
范增为项梁分析了陈胜、吴广失败的原因,同时也给出了可行性方案。
范增认为,陈胜之所以失败,就是不得人心,因为他没有扶持一位楚国王室的后代当君主,而是自己当了君主,因此得不到长久的人心支持。
所以范增建议项梁,拥立楚国王室后裔为楚怀王,提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的口号,高举楚怀王的旗帜,号召群雄,统一指挥,这样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项梁采纳了范增的建议,立楚怀王熊槐的孙子熊心为新的楚怀王,自封“武信君”
,号令各路兵马,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势不长。
今君起江东,楚峰起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