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章 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第2页)

数年寒窗生涯后,范仲淹已博通儒家经典的要义,有慷慨兼济天下的抱负。

公元1015年,北宋大中祥符八年。

范仲淹以“朱说”

之名参加科举,进士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

初入仕途,他便将母亲接至身边奉养,不久归宗复姓,正式更名范仲淹,开启了他跌宕起伏却又波澜壮阔的政治生涯。

初涉官场,范仲淹便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与智慧。

彼时审判体制行政司法合一,司理参军易受知州掣肘,常“观望风旨”

范仲淹却特立独行,为求审讯独立私密,建“范公亭”

,诸多案件经其审理“竟得其平”

面对复杂案情,他严谨勘验,不放过丝毫疑点。

遇有冤屈,必据理力争,哪怕与知州激烈冲突,亦绝不退缩。

由于范仲淹治狱廉平、刚正不阿,两年后,擢升为文林郎、集庆军节度推官。

公元1021年,北宋天禧五年。

范仲淹调任泰州西溪盐仓监,负责淮盐贮运转销。

西溪濒临黄海,唐时李承所筑海堤年久失修,海潮肆虐,倒灌农田,盐灶毁坏,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目睹此景,范仲淹痛心疾首,毅然上书江淮漕运张纶,痛陈海堤利害:“海水为患,浸淫原隰,稼穑失收,百姓嗷嗷。

若不修堤,民无宁日,盐课亦难保障。”

同时,他呈交修复扞海堰建议书,详述工程规划、费用预算,提议沿常丰堰旧址内侧取土修堰,兼疏浚复堆河,以畅排水。

建议一出,争议纷至沓来。

有人质疑工程耗费巨大,有人担忧排水不畅加重内涝,更有官员斥责他越职言事。

范仲淹毫不退缩,据理力争:“我乃盐监,百姓逃亡,盐从何来?筑堰御潮,正是分内之事!

且潮患十九,潦患十一,获多亡少,何乐不为?”

其拳拳为民之心、铮铮铁骨之态,令人动容。

幸得张纶力挺,他转奏朝廷,宋仁宗准奏,命范仲淹主修扞海堰。

公元1024年,北宋天圣二年。

宋仁宗调范仲淹为兴化县令,全面负责修堰工程。

工程启动,范仲淹亲赴一线,指挥四万余民工,顶寒风、冒雨雪,日夜奋战。

然天公不作美,潮势汹涌,卷走二百余名民工,工程受阻,朝廷亦生动摇。

关键时刻,范仲淹稳如磐石,一面安抚民工家属,妥善安置后事;一面上书朝廷,详述工程意义与进展,恳请继续支持。

同时,与滕子京并肩作战,鼓舞士气,终使工程重启。

两年后,范仲淹的母亲谢氏病逝,范仲淹悲痛万分,辞官守丧,工程由张纶主持。

范仲淹心系工程,屡次致信张纶,言辞恳切:“修堰之事,关乎万民,万望排除万难,务必功成。

若朝廷问责,仲淹愿一力承担。”

张纶不负所托,一条北起阜宁、南至启东,全长约300公里的扞海长堤竣工,后称“范公堤”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