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8章(第1页)

其中有一个曾经洒脱地吟道: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车窗外的云彩暗了,时已薄暮,又想起了崔颢的诗句淅淅沥沥,好像下起雨来了

余秋雨《山居笔记》

十万进士

最近一个时期我对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其原因,可以说是&ot;世纪性&ot;的

二十世纪已接近末尾,如果没有突然的不幸事件,我们看来要成为跨世纪的一群了能够横跨两个世纪的人在人类总体上总是少数,而能够头脑清醒地跨过去的人当然就更少称得上头脑清醒,至少要对已逝的一个世纪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感悟吧?因此我们不能不在这繁忙的年月间,让目光穿过街市间拥挤的肩头,穿过百年来一台台已经凝固的悲剧和喜剧,一声声已经蒸发的低吟和高喊,直接抵达十九世纪末尾、二十世纪开端的那几年在那儿,在群头悬长辫、身着长袍马褂的有识之士正在为中华民族如何进入二十世纪而高谈阔论、奔走呼号他们当然不满意中国的十九世纪,在痛切地寻找中国落后的原因时,他们首先看到了人才的缺乏,而缺乏人才的原因,他们认为是科举制度的祸害

他们不再像前人那样只是在文章中议论议论,而是深感时间紧迫,要求朝廷立即采取措施慈禧太后在1901年夏天颁布上谕改革科举考试内容,有识之士们认为科举制度靠改革已不解决问题,迟早应该从根本上废止1903年的一份奏折中说:

科举一日不废,即学校一日不能大兴,士子永远无实在之学问,国家永无救时之人才,中国永远不能进于富强,即永远不能争衡各国

说这些英气勃勃的冲决性言词的是谁?一位科举制度的受惠者、同治年间进士张之洞,而领头的那一位则是后来让人不太喜欢的袁世凯于是大家与朝廷商量,能不能制订一份紧凑的时间表,以后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每次都递减三分之一,减下来的名额加到新式学校里去,十年时间就可减完了用十年时间来彻底消解一种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制度,速度不能算慢了吧,但人们还是等不及了袁世凯、张之洞他们说,人才的培养不比其它,拖不得如果现在立即废止科举、兴办学校,人才的出来也得等到十几年之后;要是我们到十年后方停科举,那么从新式学校里培养出人才还得等二十几年,中国等不得二十几年了‐‐&ot;强邻环伺,岂能我待&ot;!

这笔时间帐算得无可辩驳,朝廷也就在1905年下谕,废除科举因此不妨说,除了开头几年有一番匆忙的告别,整个二十世纪基本上已与科举制度无关

二十世纪的许多事情,都由于了结得匆忙而没能作冷静的总结科举制度被废止之后立即成了一堆人人唾骂的陈年垃圾,很少有人愿意再去拨弄它几下唾骂当然是有道理的,孩子们的课本上有《范进中举》和《孔乙己》,各地的戏曲舞台上有《琵琶记》和《秦香莲》,把科举制度的荒唐和凶残表现得令人心悸,使二十世纪的学生和观众感觉到一种摆脱这种制度之后的轻松但是,如果让这些优秀动人的艺术作品来替代现代人对整个科举制度的理性判断,显然是太轻率了

科举制度在中国整整实行了一千三百年之久,从随唐到宋元到明清,一直紧紧地伴随着中华文明史科举的直接结果,是选拔出了十万名以上的进士,百万名以上的举人这个庞大的群落,当然也会混杂不少无聊或卑劣的人,但就整体而言,却是中国历代官员的基本队伍,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没有他们,也就没有了中国历史中最重要的一些部位

有一种曾经风行一时的说法,认为古代考上状元的那些人没有一个是有学问的,情况好像并非如此考状元的要求过于特殊,难于让更多的杰出人物获得机会是事实,但状元中毕竟有一大批诸如王维、柳公权、贺知章、张九龄、吕蒙正、张孝祥、陈亮、文天祥、杨慎、康海、翁同〔龠禾〕、张謇这样的人物,说他们没有学问是让人难以置信的这还只是说状元,如果把范围扩大到进士,那就会开出一份极为壮观的人才名单来为了选出这些人,几乎整个中国社会都动员起来了,而这种历久不衰的动员也就造就了无数中国文人的独特命运和广大社会民众的独特心态,成为中华民族在群体人格上的一种内在烙印,绝不是我们一挥手就能驱散掉的科举制度后来积重难返的诸多毛病,其实从一开始就有人觉察到了,许多智慧的头脑曾对此进行了反复的思考、论证、修缮、改良,其中包括我们文学界所熟知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东坡、王安石等等,不能设想,这些文化大师会如此低能,任其荒唐并身体力行

科举制度发展到范进、孔乙己的时代确已弊多利少,然而这种历史的锐变也是非常深刻的锐变何以发生?有无避免的可能?一切修补的努力是怎么失败的?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二十世纪一开始就废止了科举,当然也就随之废除了它的弊端,但是它从创立之初就想承担的社会课题,是否已经彻底解决?我怎么一直有一种预感,这里埋藏着一些远非过时的话题?

在我的藏书中,有关这一课题的专著不多,很容易一本本找出来集中研读读了程千帆先生的《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上海古籍出版社)、鲁威先生的《科举奇闻》(辽宁教育出版社)、张晋藩、邱远猷先生的《科举制度史话》(中华书局),特别是读了傅璇琮先生那部蓝底银纹的厚实著作《唐代科举与文学》(陕西人民出版社)之后,想的问题就更多了其中有不少问题,世纪初的有识之士来不及细想,甚至来不及发现我们现在来弥补,有点晚,但还来得及,而且时间既久,态度也可平静一些

谈论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有一个惯常的误会需要消除,那就是,在本质上,这是一个文官选拔制度,而不是文学创作才华和经典阐释能力的考查制度明白了这一点,对它的许多抱怨就可能会有所缓和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不是科举,古代中国该如何来选择自己的官吏呢?这实在是政治学上一个真正的大问题不管何种政权,何种方略,离开了可靠、有效

本月排行榜
热门小说推荐
巅峰赘婿

巅峰赘婿

四年如狗般的赘婿生活,让林子铭看清楚,谁才是他值得付出的人有一天他君临天下,回到巅峰,得到世人的臣服,只因有个佳人想躺在他怀里看一场盛世烟花。...

天降领主

天降领主

从天而降,巧救国王,被封领主,从此走上争霸天下的道路。脑中藏有地球先进思想,手中握有逆天神器制造基地,权掌百万精英高手,亿万机械兵种,踏着敌人的尸骨走向世界的巅峰。收藏!收藏!收藏!收藏!收藏!...

将军绝宠之夫人威武

将军绝宠之夫人威武

一对一宠文,甜蜜爽文。爱情篇第一次见他,肤如凝脂,蛾眉曼睩,好一个出水芙蓉的美人!等等,怎么没胸?!第一次见她,满脸污泥,呆头呆脑,好一个大胆好色的小兵!等等,怎么有胸?!美人,放心,我就是故意偷看你洗澡的!美人冷眼一扫,利剑瞬时出窍!流氓!你往哪刺呢?正剧篇神级无赖降临异世,再睁眼时却要替兄从军,她不再是那个懦弱的小庶女,又会掀起怎样的惊涛骇浪?她是一个异数,创造了不可能发生的奇迹,仅用十人便破了敌国大军。她是一个神话,开创了圣国第一先例,以女子之身封为镇国大将军。她女扮男装酿造了无数杯具,不论男子女子,此生非她不娶不嫁!★该拍马屁的时候绝不手软,不能动口的时候就动手!她是小兵谁怕谁,小兵怎么了?小兵照样能打得敌军屁滚尿流,耍得大臣跪地求饶,争得美男俯首投降,哄得皇上赏赐连连,最后随便讨个将军来当当。假病的兄长来给她提鞋了。虚伪的嫡姐来给她捶肩了。仗势欺人的嫡母被她整惨了。什么?那个高冷的长孙将军乃是天人下凡?战神附体?再加上嗯,身材也不错。那就斗得他弃械投降,骗得他以身相许,气得他卸甲追妻!不过将军令放她这里!万贯家财直接充公!侍妾偏房统统不要,外带签字画押保证书一张!夫人绝对没有错,有错也是我听错。夫人最大,夫人最美,别的女人不瞧一眼。出事我顶着,有事我扛着,夫人的仇人就是我的仇人,砍了!窥觊夫人美色的男人,斩了!夫人窥觊的男人,废了!好了,夫人,为夫签完了,该就寝了等等,最后一条不是我写的!抗议无效,关灯困觉!...

穿越女遇到重生男

穿越女遇到重生男

楚琏只不过看本小说而已,醒来就变成了小说里的毒妇原配。老公就是小说里的绝世男配!这么好的男人,楚琏果断接手。洞房花烛夜,忠犬老公竟然黑化!把楚琏一个人扔在新房。新婚三天,忠犬老公就抛妻从军!得!就算是一个人还是要过日子。收拾家宅,孝敬长辈,做做生意,顺便开拓商道,小日子过的不要太逍遥。忠犬老公突然战事不利,瞧瞧还不是要求到她这里,罢了,小女子勉强千里救夫。...

重生之商界女王

重生之商界女王

重生之商界女王由作者疏朗创作全本作品该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难得的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好书919言情小说免费提供重生之商界女王全文无弹窗的纯文字在线阅读。...

我和女神的荒岛生涯

我和女神的荒岛生涯

公司组织澳洲出游,没想到中途遭遇了海难...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