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张昭身为人臣,虽然不受主公待见,但人臣的本分还是知道的。
尤其在这个关键时刻,如果和公子绍来往过密,必定会招致孙权的怀疑,对于自己和孙绍都可能致命!
可是孙绍不管!
父亲的死,本来他已经渐渐淡忘了。
但现在突然有人提起,而几个说书人却被当场带走,后来听说都押入了大牢到现在都没有放出来。
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么?
而自己一向敬重的母亲也无法给自己答案。
江东百姓心中的重要谋臣张子布甚至都不等自己问什么就轰了出来。
越是这样,孙绍越是觉得疑虑重重。
这也是年轻人的叛逆心理吧,没人肯跟自己说,那么就自己调查!
当然孙绍也不笨,既然有猫腻,那么养一些门客以自保也是必要的。
年轻人说干就干,这可是愁坏孙策夫人乔氏。
不得已,乔氏只能去找张昭,希望张昭能够出面劝劝自己的这个宝贝儿子。
本来如果只是做人处事上的教导,张昭义不容辞。
但关于孙策的死,张昭也不清楚细节,叫他如何跟孙绍解释?
乔氏是孙策的遗孀,张昭也生怕有负重托,不得已又让家丁到大街上将孙绍找来。
“公子,可曾听说过庸人自扰。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那些说书人分明就是敌对势力派来的奸细,目的就是搅乱我们江东,分化我们江东!
公子如果再这样下去,恐怕就要中了敌人的奸计了!”
“先生,缘何那人刻意冷落你,你却要帮着他说话?”
孙绍似乎气鼓鼓的站在那里,用眼睛瞪着张昭。
张昭一听,愣了!
这孙绍不过十六岁,火气却很大。
他这意思是自己偏袒孙权。
自己的叔叔,不叫叔叔,叫那人?张昭自问,孙绍虽然年轻,但一向对自己敬重,今日这是怎么啦?
“公子!
圣人曰:礼之用,和为贵!
主公乃是你叔父,令尊亲弟,绝非外人!”
令堂抚养你长大实属不易,你应当认真读书,将来为国为民出力才是。
而不是纠缠过去。”
“先生,此言差矣。
教育感化的事,是从上向下推行,前人影响后人。
因此,父亲不慈爱,子女就不会孝顺;哥哥不友爱,弟弟就不会恭敬;丈夫不仁义,妻子就不会和顺。”
孙绍也不是武夫,在母亲的教育下倒是读过不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