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玄武湖西傍石头城,东枕钟山,南依覆舟,北屏幕府,是个风水宝地,在湖中建造黄册库,再合适不过了,重新审视地形,庞煌不由赞叹朱元璋的眼光。
对于黄册存放在何处,朱元璋也花了不少心思。
之所以最后定于玄武湖。
是因为它水面阔大,湖内有数个岛屿。
对于玄武湖优越的天然条件,盖玄武湖之广周遭四十里,中突数洲,断岸千尺,由是而库于其上,由是而册于其间,诚天造而地设也。
其为图籍万年之计,殆无逾于此矣。
很明显,朱元璋认为后湖这样环水隔岸的条件,是用来建设档案馆最理想的环境。
建库于湖中心,一方面可以防火,另一方面又可以保证安全。
朱元璋对自己给子孙后代留下的“祖制”
是十分自信的。
他认为经过自己这颗超级大脑十余年日夜不停的思考,这些“祖制”
已经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没有改进的余地了。
一再强调,他留下的这些规矩,一个字也不许改。
他嘱咐后代们“钦承联命,勿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
。
他要求“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
黄册库初建时,只是在湖中的旧洲岛上建有少量库房。
但是玄武湖中的册库与黄册,正在逐渐增多,已经提前规划好了旧洲、新洲、中洲等各岛。
暂时用到的有册库三十四间黄册五万余本。
在没有电脑的情况下,玄武湖成了现在世界上最伟大的档案馆之一。
朱元璋制定黄册制度的目的之一,是使富户多承担赋税。
从而减轻贫困家庭的负担。
所以他将普通百姓为分“三等九则”
。
关于上、中、下户等的划分,因各地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别。
富户除了正常税赋外。
还要承担协助政府收税等任务,贫户的负担则十分轻减。
这些目的是好的。
也想着长久的执行下去,所以经过考虑,让锦衣卫插手一部分其中的事务,达到威慑的目的。
到了现在,朱元璋依旧是不肯、也不能完全相信手下的官员,他相信的只是自己的亲兵和自己的亲属,因为这些人才是和他休戚相关、最为牵连的人。
他害怕基层的那些官员们通过造册,大量营私舞弊,他们不按照实际情况录入人口、田产信息。
通过转嫁,造成了穷人多交税役,富人逃避税役的现实。
到了那个时候,有实力能钻营的富户,在黄册上都被列为了“下则”
贫户,而一些贫户却被无端编在了“上则”
和“中则”
之中。
这些都是需要锦衣卫们前往监察的,至少在朱元璋活着的时候,可以起到作用,至于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之后的大明会是怎么样。
庞煌由于历史知识有限,所以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只能按照朱元璋的思路去走,结合自己说经历过的户籍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