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那些银子,萧煜终是通过下狱的杨阁老之口,得知了来路。
却原来,多年来大周朝廷为了救济灾民而做出的一项举措,成了这些人贪墨银子的来路。
捐纳监生的举措在北地甘肃等州县一直施行着。
这个举措是通过有钱有粮的富豪乡绅等人捐粮来获得监生资格。
而朝廷用这样的做法来弥补和预防北地因年景不好而造成的救灾粮短缺。
也就是说,大周北地的一些州县通过捐粮积攒米粮。
这些米粮年成好时,自然没用。
但年成不好时,就成了官府发给灾民的一部分救济粮。
可就是这个举措,让人钻了空子。
那些地方官将捐粮暗中改成收银子,并将粮库里的救灾存粮卖掉,于是这样导致了地方官员这些蛀虫有了银子,而地方粮库少粮或者没粮。
若是没人出这个主意,也没人给撑腰,这种欺山瞒海的事情如此做得。
这就是牵头的杨阁老和威远侯府贪墨银子的一个来路了。
在大的灾年时,这些通过捐纳监生方式所得的救灾粮还是不够救灾的,朝廷常常还会往受灾地拨粮。
而欲壑难填的这些人就由此又想了法子。
那就是在灾年报灾时,往大的报。
明明是小灾,中灾,却报成了大灾。
或者是明明没有灾却也报了有灾。
这样朝廷拨去受灾地的救济粮又让蛀虫们再一次肥了腰包。
这便是杨阁老和威远侯府贪墨银子的另外一个来路。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