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06章 盖州 3(第4页)

彩号营非常安静,士卒们没太多的文化,没太多的家国观念,但切身的体会正是最好的教育,他们懂邓舍的意思。

战场上流血不流泪的他们,许多的眼中此时蕴含了泪水,他们纷纷挣扎着,想伸手取一把地上的泥土,要学着邓舍,放在鼻子上嗅闻。

赏罚严明可以叫人轻死,教之以道可以叫人正死。

--

1,驱口。

原意为“被俘获驱使之人”

,即战争中被俘强逼为奴、供人驱使的人。

驱口一词始见于金代。

蒙古灭金过程中,掠民为奴的现象非常严重。

据记载,窝阔台灭金后,贵族、将校所得驱口,约当原金统治区残存人口的一半。

在蒙古灭南宋的战争中,掠民为驱尽管程度有所减轻,但仍相当普遍。

直到明初,仍有个别驱口的记载。

这一概念并不是北方少数民族创造的,而是直接来源于唐朝的所谓“驱使人”

“驱口”

主要被用于家内服役,部分人从事农业、牡业和手工业生产。

他们在元代社会地位最低,是所有者的私有财产,其子女仍归主人所有。

元朝法律规定:“诸人‘驱口’,与财物同”

,只要通过法律手续,就可随意买卖。

“驱口”

杀伤主人要被处死,故意杀伤主人要被凌迟处死,如果某一“驱口”

想杀死主人,其他“驱口”

知而不报,也要被处死;而主人故意杀死无罪的“驱口”

,杖八十七,因醉而杀死减一等,如果打死一个“驱口”

,只要能将全家放良,就可免罪。

法律规定:“驱口”

不得与良民通婚,但如有违法私自结婚,则:如良人女嫁与“驱口”

为妻,此女即降为“驱口”

;但如“驱口”

女嫁与良人为妻,此女变为良人。

这也反映出男性至上的封建思想。

法律又规定:斗殴杀人者死,然而良人斗欧杀死他人“驱口”

,只杖一百七,完全是针对“驱口”

等贱民而设的。

2,赔偿点烧埋银。

“诸蒙古人因争及乘醉殴死汉人者,断罚出征,并全征烧埋银。

诸蒙古人砍伤他人奴,知罪愿休和者听。”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