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当年,圣祖亲征西疆,他就是前军大将,犁庭扫穴一般攻掠西疆诸多蛮王的领地,威镇西蛮。
便是襄亲王,当年也是他的手下部将。
原本如此老将,着实应该在家中享福。
无奈忠信侯闲了这么多年,自言身上都发霉长毛了,一意苦求要再去西疆为大周镇守边界。
太皇太后和朝臣们都劝他,他竟然当殿耍无赖,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又喊着要请圣祖英灵。
无法,太皇太后只能答允圆了这位老将的心愿。
但是说得清楚明白,只守三年。
三年之后,忠信侯就必须回京。
老侯爷将胸脯拍得啪啪作响,慨然应允会抓住这三年时间好好威慑西疆诸蛮,也会栽培出新的镇西军大都督。
武令媺隐约猜着了,澹台铮之所以要自请镇守西疆,恐怕是为了她。
她手里的兵权每多一分,她就能站得更稳更高。
圣手神医透露过,老侯爷清楚她与长英亲王的关系,会尽最大努力保全她这个长英亲王的唯一血脉。
解决了两大边军统兵将领的人选,还要考虑两位进京武将辅臣的职位。
武令媺与太皇太后和其余几位辅臣商定,谢骏空出来的兵部尚书一位,武国公罗元庆是不二人选。
而襄亲王,武令媺提出了一个新的职位——城卫军大将军。
她有感各地刺史集军政大权于一体,权力实在过大,便想着要分权另设官职。
但此时还不是大举改革的好时机,她便先对城卫戍备军下了手。
各地城卫戍备军各级军官由刺史建议、考察,再报给兵部任免。
但兵部天高地远,一般而言,很少否决刺史府的军官任免要求。
一般,各州的城卫戍备军大小将官都由本地人占据。
虽说刺史有任期,但他们一旦与刺史勾连,就能欺上瞒下。
这也是为何城卫军体系虚报人数吃空饷、军需贪腐等案件层出不穷的原因。
圣祖在朝时,便与武令媺提过城卫戍备军的隐患。
但那时他已病入膏肓,有心无力,只能期盼新朝能够解决这个大问题。
武令媺提议朝中增设城卫大将军,统率大周所有城卫戍备部队。
各州刺史将失去城卫戍备军各级军官的建议和考察权,由城卫大将军开府设衙统一办理。
此议还不曾最后定论,但在武令媺的强力推动之下,在朝中获得认可应该不难。
难的是,如何应对各州刺史和城卫戍备部队的反应。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古往今来皆一同。
万事无法一蹴而就,武令媺并不着急。
她现在将大多数注意力都放在了第二桩大事之上。
霍去疾率领大周王师,在魏国军队和魏国官吏的配合下,居然攻陷占领了整个梁国。
他攻入梁国国都之后,将梁国王室自国主以下尽皆俘虏,已经全部押至太宁城!
R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