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蓝玉鄙夷朱桂的见识,大明王朝,朱元璋也好,常遇春……包括他蓝玉,哪一个起兵的时候不是驱逐鞑虏,解放奴隶。
但是解放,解放着,他们自己却变成了奴隶主。
朱桂干的这些,其他人,哪个没干过。
朱元璋干过,徐达常遇春也干过,甚至他蓝玉也正儿八经的弄过契约,可惜不管他们怎么弄,看起来用处都不大,比如朱元璋命令图子监生为工匠扶棺,不仅没有提高匠户的身份地位,反而显得是矫情随意。
他们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是大老粗,直到大青巾们告诉他们这是“奴性”
,儒家说奴性,认为,天下人就是帝王的奴隶。
儒家认为人生意义,就是成为“人上人”
。
“人上人”
就是“奴上奴”
的婉词,“人下人”
是“奴下奴”
的婉词。
儒家还进一步把“人上人”
美称为“君子”
,把“人下人”
贬称为“小人”
。
把同为奴隶的“君子”
、“小人”
强作分别,然后以“君子”
自居,以示有别于“小人”
,不过是儒家的自我贴金而已。
这样的解释,似乎是很妥当了。
老朱他们信了,虽然不甘心,但他们别无他法。
他们的见识决定了,他们只能去“信”
。
可在朱桂眼里,这不过是一个概念的问题。
儒家用自己的学说制定了善恶对错,所以《春秋》不是史,是儒家的经。
但是哪怕朱桂是这时代的人,估计他也不会去认可。
儒家可以制定的,他也可以。
更何况,他来自后世,从管理一个国家的法度,到管理一个企业的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