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格物致知之要三
審治體
德刑先後之分
《舜典》:‘象以典刑,象如《周禮》治象、形象之象。
www.Pinwenba.com典,常也。
刑即墨、劓、剕、宫、大辟五刑也。
流宥五刑,宥,寛也。
鞭作官刑,以鞭爲治官事之刑。
扑作教刑,扑,擾楚也,不勤道業則扑之。
金作贖刑。
金,黄金,誤而入刑,出金以贖罪。
眚災肆赦,怙終賊刑。
眚,過也。
災,害也。
肆,緩。
過而有害當緩赦之。
怙姦自終,當刑殺之。
欽哉,欽哉。
惟刑之恤哉!
欽,敬也。
恤,憂也。
流共工于幽州北裔,放驩兠于崇山南裔,竄三苗于三危西裔,殛鯀于羽山東裔,四罪而天下咸服。
’
臣按:此帝舜攝位時事也。
象以典刑,謂揭常刑之法以示人,如天之垂象,使易避而難犯也。
五刑,刑之重者也。
罪雖重,而情可矜,則宥之以流。
放、竄、殛,皆流也。
鞭扑,刑之輕者也。
過本輕而情又可原,則許之以贖,贖去赦無幾矣。
不即赦而猶贖者,過雖輕,猶欲其知悔也。
遽赦之,則悔無從生矣。
過誤致災愿,民之不幸者也,故赦之,此所謂聖人之仁。
負恃罔悛姦,民之無良者也,故刑之,此所謂聖人之義。
春生秋殺,一出無心。
而欽哉,欽哉,未嘗不惟刑之恤也。
曰欽曰恤之二言,百聖相傳,此其心法,而用刑特一事爾。
四凶之罪,不加以五者之正刑,而止從流宥,既仁之至;迸諸四夷,不與同中國,又義之盡。
所罪者四人,而天下無不服者,非舜刑之,天下實刑之也。
流放竄殛,舊説以爲誅殺,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