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夜幕降临,凉风习习。
赵顼带着李向安等几名铁臂卫,在火骑兵大营打马巡视着。
这是他的老习惯了。
火骑兵大营挤占了原来琼州联防军驻地的一部分,时值晚秋,天气凉了,便没有再燃烧艾草驱除蚊虫,出征交趾前的那一堆堆的艾草灰却是还在。
赵顼长长地向天空呼出一口白气,整理了一下烦乱的思绪,来大宋也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因为穿越为帝,接触到了大宋各层次的人物不在少数,在他从小的教育中,无论是蔡京还是吕惠卿,无疑都是反面角色,都是被人唾弃的奸臣,即便是王安石,如果不是因为有出色的诗词,大概也是一个反面角色,可是随着他的年纪渐长,阅历越来越丰富,他开始慢慢意识到,历史已经被穿了太多的外衣,野史正史混淆,以及明清以来的三次大规模篡改历史,已经使后来人很难看到真相了。
了解一个人,评论一个时代太不容易了!
历史上的人物,岂是忠奸二字开始说得明白的?穿越小说里的主人公,多依照后世的忠奸评定来任用大臣,最后终于使国家走向强盛。
在真实的历史里,却大不一样!
赵顼依然记得小时候常常见到的一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告诉人们粮食得之不易,应当好好珍惜。
这首诗是那样的出色,以至于人们肯定认为写这首诗的人一定是个勤俭节约的道德榜样。
事实上呢?大抵人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就不会这么认为了。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绅。
据史书记载,李绅在为官后“渐次豪奢”
,一餐的耗费多达几百贯,甚至上千贯,并且他特别喜欢吃鸡舌,每餐一盘,耗费活鸡三百多只,院后宰杀的鸡堆积如山。
全然没有“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的简朴与珍惜的意识。
劝诫别人遵纪守法的人,往往都是那些不守法而法律拿他没有办法的人,宋朝的士大夫就是这么一群人。
对待他人,往往以儒家君子道德的规范来严格要求别人,事实上他们自己呢?却是一群腐败奢侈,无所事事的人。
别人做事,他们指指点点,可是他们自己却什么事情都不做,只知道争权谋利,只知道搞破坏。
然而,记载历史的笔杆子在他们手里。
哪个又有什么办法呢?他们押伎取乐,那叫风流倜傥,其它人这么做,就是**猥琐败坏社会风气。
凡是坏事,经过他们笔上生花,全都变成了好事。
凡是好事,经过他们恶意诽谤,却又都成了坏事。
笔杆子杀人,比起刀把子,要恶毒得多!
赵顼来到北宋当皇帝已经快三年了,这三年给他的启示:宁愿相信真小人,绝不相信伪君子。
赵顼暗暗下定决心,要剪除文彦博、司马光、韩琦、富弼那一班人,要向这个时代的道德君子们举起屠刀!
笔杆子说不过他们,就让刀把子将他们永远封口!
便说韩琦,这个人在后世历史中被称为宋朝文人出身的名将。
可就是这个人在好水川一战,丧失了大宋唯一的一支精锐骑兵。
历史中,也就是这个人,弹劾了王安石的七宗罪:一是使高丽来朝贡,二是取得吐蕃的土地建立了熙河,三是在西山植树以限制外邦的骑兵,四是创建保甲,五是修筑河北的城池,六是设置都作院制作新式的弓箭和大的战车,七是任命河北三十七位将官。
他提出,这些都应当消除以使敌方不再生疑。
敌人不愿看到我们有准备我们就撤去准备,如果敌人不愿看到我们有头颅难道我们也割去头颅吗?名将闹出这么个笑话,实在让人难以相信。
不管后世怎么评价王安石的变法,赵顼下定决心,要全力支持王安石推行变法,用屠杀为王安石的变法扫清道路!
不能让那些无所事事的人给王安石的变法搞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