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六十六章 重农主义(第1页)

大宋有着八千万人口,只要安心发展几年,下一步开发的就不是湖广和流求了,而是要全面开发整个南洋。

这时的南洋各国,地广人稀,各国加起来的人口数量还不到大宋的十分之一,经济薄弱,军事技术落后。

而大宋人口基数大,等稳步发展几年,人口有了过亿的趋势,再一次性移民两千万到南洋各国,将南洋各国彻底纳入大宋版图。

现在要做的,就是从南洋各国租借一些空地,建立港口据点,保证到印度和阿拉伯的海上丝绸之路能畅通。

另一方面,训练一支能够适应热带雨林征战的军队,也很重要。

走得太急促,只会造成失败。

赵顼可不想重复后世元朝征讨交趾、占城和爪哇的失败!

想通了这些,赵顼站起说道:“那么,按先生的意思,该如何解决粮荒的问题?”

王安石见赵顼总算被说服了,没有再提继续推行新法令,也没有再说继续南进开发,一颗吊着的心总算是放了下来,站起拱手说道:“政事堂已经发下政令,令各级衙门勘察各地的地形,各种土地的分布,各种农作物的种植分布,根据这些,司农寺会做统一安排,按地形兴修水利和驰道,按各种土地的分布决定农作物种类种植,按各种农作物的种植分布推行较好的轮作制度。

在合适的土地上种上合适的农作物,提高粮食的亩产量,再通过轮作制度,确保不受蝗灾瘟灾。”

“就这些吗?没有采取一些保障措施防止粮荒吗?”

自从听到西南夷被平定,赵顼就在担心粮食的问题,却没有想到这个问题这么严重。

“圣上,济世学府已经开设了育种院,培育产量更高,更能防病虫害的种子。

天工学府,设立了水利院,改进水利设施的修建方法,现在打井技术上有了一定的突破,到时候很多缺乏水源的地方都可以开辟农田。

黄河会进行全面的整治、隋唐时期的大运河也会整修。

苏轼去日本也会进一步与日本商议种粮售粮的协议。”

蔡京站起拱手,接着王安石话头说道。

“这么多的项目,这么多的工程,资金够吗?这和开发有什么两样?政事堂打算要花多长时间完成这么庞大的驰道水利工程?”

赵顼被政事堂的规划震住了,不由得怀疑道。

王安石见赵顼又起了疑心,连忙说道:“开发没有水利基础,还需要移民,需要大量的物资供应。

而兴修水利则不同,一则不用移民,二则一旦完成,马上就能受用。

资金上不用考虑,人力上,只要规划得当,也不是问题。

问题是现在缺少铜铁,周边其它各国也并无多余的足够大宋购买,兴修水利的成本怕是减不下来。

这样算下来,至少得花十年时间。”

大宋的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实在太大了,依靠周边各国的支持,非常不现实。

周边各国的铜铁生产量对于大宋来说,实在是少得可怜。

而自从开放专卖后,需要用铜的地方太多了,以前一些用木材的器械用了铜制的之后,效率高了很多,不可能又用回木材。

木材损耗太高,要经常换,既麻烦又不好用。

“十年的时间?怪不得说打江山易,守江山难。

开发容易,真的要让开发地区富起来,稳定下来,实在太难!

靠开发这条路,实在耗时太长了!”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