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广州这个后世历史上的文化名城,始建于公元前214年。
最早建城时的名字叫任嚣城。
商代时广州地区称为“南越”
,周代时又有称为“百粤”
、“南海”
。
西周至战国时期,农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繁衍,“五羊衔谷,萃于楚庭”
的传说,即是这种情况的反映。
相传周夷王时,有五位着五色彩衣的仙人,手持稻穗,各骑仙羊,自南海降临古广州(时称楚庭),把稻穗赠给百姓,并祝愿此地五谷丰登、永无饥荒。
祝罢,仙人飘然而逝,五只仙羊化为石羊留在广州。
广州于是有了“五羊城”
、“穗城”
、“羊城”
的美称。
古代在城内建起的五仙观(现存),解放后在越秀山建的五羊石雕像、五仙人像(“五羊仙庭”
),均是纪念这动人传说的。
春秋战国时,广州地区南越民族与长江中游的楚国人民已有往来,并归属于楚国,划为南楚,据府志、文物记载,曾于广州建立“楚庭”
(也叫楚亭),归属楚国。
现越秀山上有清代建的一座石牌坊,坊上书写“古之楚庭”
,故在秦代以前,广州又有“楚庭”
之称。
公元226年,孙权为了便于统治,由原交州分出交州和广州两部分,“广州”
由此得名。
直到1921年成立市政厅,才特指广州这座城市。
在这之前的“广州”
都是泛指这一片区域。
(本书为了方便以后都称为广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