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哪两位?”
猞猁妻:
“一个纸鸢,一个雷鸣。”
鬼猞猁妻子嘴里所说的纸鸢,又叫风筝,是兀鹫老人的长子。
不久的将来,他将在村业余剧团演出的革命现代样板戏《智取威虎山》、《沙家浜》中分饰一正一反两个角色,杨子荣与刁徳一。
纸鸢不仅长相英俊,而且有独门绝技。
能击鼓传书,可以将一部《小五义》说得一波三折,天花乱坠。
同样可以将一部《雪里梅花》讲得脱头烂脚颠三倒四。
另一位雷鸣,绰号“口吐白沫”
,则是“老妖婆”
与“聋大坑”
的长子,相貌略显猥琐。
但这人生**出风头,一张嘴经常像老鸦一样呱呱个不停。
在“文革”
中,他曾是一名“闯将”
。
带头批斗过村支书耗子叔。
打人斗人讲究“稳准狠”
。
常言道:一张床不睡两样人。
鬼猞猁心中策划的,竟与妻子的想法不谋而合。
鬼猞猁说:
“我眊来,也是这两个小青年将来最有出息。”
真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说来,您还别不信,后来,鬼猞猁夫妇的长女灵猫,阴差阳错,果然嫁与了被她父母看中的两位小青年中的一位。
倘若法律允许,鬼猞猁夫妇甚至恨不能“一女两嫁”
,让纸鸢与“口吐白沫”
,都能“入我彀中”
,做他们一家的上门女婿。
灵猫与“口吐白沫”
婚后不久,很快就有了二女一子。
“计生”
政策不是一开始就非常严厉,而是逐步严紧的。
刚开始实施的当儿,在乡下,一对夫妇甚至还允许生育三胎。
直到后来,一对夫妇才能生育一胎,顶多二胎。
都说“好有好报”
,此话原本是不错的。
“口吐白沫”
在“文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