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圣上谬赞。
末将只是旁观者清而已。”
包绶急忙起身还礼。
“朕又何曾不是一个旁观者,但看得如此明澈,朕自问是做不到的。”
赵顼感叹一句,随即吩咐李向安道:“去准备一些糕点茶水,朕要与包教习秉烛夜谈。”
待李向安端上了一盘米糕和一壶茶,赵顼急忙亲自为包绶斟上一杯茶水,接着说道:“教习刚才说朕非黑即白。
其实,朕心里也很矛盾。
东洋日本,在明治维新之时,为了推动工商发展,也是这般劫贫济富,普通农民多沦为工奴。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呀。”
说着,说着,赵顼便站了起来,开始大发牢骚了,继续说道:“国,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
大宋要走向富强,必须推动工商业的发展。
工业强大,才能生产先进的武器组建精锐的军队,商业强大,才有大量的钱财组建庞大的军队。
军队强大,才能保住大宋的江山社稷呀!
如今西夏、北辽虎视在外,朕寝食难安!
况且,大宋不抑兼并,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
朕拉动工商业发展,也是为那些客户和流民某取一份生计,也是给那些钿户多一个选择。
怎么会要靠政事堂的补贴才能维持生计呢?”
明治维新之时,日本农民被征收沉重的农业税收,还有逐渐严苛的兵役,那可是日本平民的地狱年代。
不过,日本却因此走向了强大。
还有苏联,列宁与斯大林都是采用剪刀差的形式农业反补工业,最后苏联才发展起了强大的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
随后他们顶住了德国的入侵,成了世界一极。
甚至后世的共和国,在立国之初,为了推动工商业的发展,农业税收也是相当的重,导致大量田地荒芜,农民大批涌入城市当农民工。
西方世界的圈地运动等,莫不是如此。
被列宁称为十一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他与司马光争论的主要问题,也正是这个问题:天下之财,不在于民,便在于官。
大宋土地不抑兼并,和西方的圈地运动实在太像了,农民大量破产,沦为客户流民。
最后聚集在豪族麾下,做长工,做奴仆。
很多女流民,不得不卖身为奴,漂亮的流落到各个城池当歌伎,姿色差的便要做肉身生意。
而大宋的户口政策又是允许农民自由迁徙的,这比起后世的中国来说,还要自由得多。
大宋百姓只要在一个地方连续住上两年,就能获得当地户口。
而后世的中国,哪怕一辈子在城市打工,到头来,还是个乡巴佬,还是作客他乡。
可是,宋朝为了防止流民过多,流动频繁,采取的是养兵策略,大量招募流民为兵。
这导致大宋冗兵不能战,武功不彰。
可是说,宋朝已经站在近代大门前了,中国已经站在近代的大门前了,却始终无法向前再迈一步。
想到这个,赵顼就头疼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