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99章(第2页)

戴笠虽然对汪恨之入骨,必欲啖之而后快,却又无可奈何。

终于在计穷力竭之际,决定将刺汪行动暂时放搁一边。

这是戴笠自出山以来所受到的一次最惨痛的失败,比起张超被政学系人物陈仪所杀,还要刻骨铭心。

蒋介石对戴笠组织的刺汪行动屡屡不能奏效,深感失望和不满,对军统的行动效率大加斥责,所幸这期间戴笠依靠杜月笙的神通,分化汪伪集团,策动高宗武、陶希圣出走成功,颇有微功,故蒋对戴未予深究。

高宗武、陶希圣都是自认为帮助汪精卫策划&ldo;和平运动&rdo;有大功的人,在汪精卫&ldo;组府&rdo;分赃的过程中,高一心要当外交部长,陶自念当个冷衙门的教育部长总是差强人意的。

但是,&ldo;组府&rdo;的名单敲定后,汪只给高1个外交部次长的位置,给陶1个宣传部长。

为此,两个人愤愤不平,认为给汪运筹帷幄,冲锋陷阵,出了这样大的气力,竟不能谋到一个像样的部长当当,不免心怀抑郁,感到当汉奸也当不出一个名堂,只好动动别的脑筋吧!

恰在此时,杜月笙在香港接受了戴笠要他在汪伪集团中物色对象,伺机进行策动投蒋的任务,也在暗中对高、陶动足了脑筋。

担任杜月笙与高、陶之间联络任务的是徐寄■和黄漱初。

徐与杜都是当时上海市商会的常务理事,两人交情非浅。

上海沦陷后,杜、徐先后赴港,黄与徐一为梁启超的进步党人物,二为温州同乡,三为商界搭档,因而私交甚笃。

而黄漱初与高宗武、陶希圣都是小同乡,且与高宗武有师生之谊。

杜月笙受戴笠之托,商之于徐寄■。

徐遂引黄见杜,3个人密商结果,认为可以利用黄漱初到上海策反高宗武、陶希圣投蒋。

杜当即将此事通过军统香港区长王新衡电告戴笠,由戴笠开出条件或价钱,好使黄到沪活动。

戴因此时在重庆一时不得脱身,故请杜到重庆面商。

杜到重庆后,与戴笠商量的结果,认为最好还是由黄先到上海探听高、陶的口风,如他们愿意回头,则可以先开出价码,然后再由戴笠报告蒋介石批准。

杜一听亦认为言之有理,于是在渝停留3天就匆匆返港,然后先从自身腰包里拿出一笔活动费垫上,送黄漱初上了去上海的豪华客轮。

黄漱初在上海活动了半个月,对高、陶晓以民族大义,劝其回头。

高、陶早有悔意,所虑的是头上已有了1顶大汉奸的帽子,回到重庆时会受到惩处。

其意也就是要蒋、戴表态,必须先给他们把那顶汉奸帽子摘掉。

杜月笙对此事无权裁处,电告戴笠,戴请示蒋后,蒋嘱戴邀杜赴渝面商一切。

于是杜月笙第二次飞渝,由戴笠直接引见蒋介石。

蒋听完了杜的详细汇报后指示说,只要高、陶脱离汪伪集团,可以既往不咎,要官做,就给以相当的工作,愿出国考察就给资出国,一切由他们自己选择。

如果他们能将日汪密约带出,另有重赏,蒋并叫财政部长孔祥熙发给杜月笙港币10万元,作为策动高、陶的活动费和补助高、陶的生活费。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