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但对于幽州的逃兵,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到头来俘虏数量却是不多,为了战后要分配功劳,有些猫腻就开始慢慢酝酿。
张郃的部队是清水一瓢,既没有上阵杀敌,又没有追击斩获,而且他军纪严明,一路上也没有骚扰沿途百姓。
所以到达了乐成以后,旁边都是闹哄哄的兄弟部队,唯有他们这里一片冷清。
相同派系的部队将领这时候趁着袁绍在城里,也互相到对方军营中串联,攀交情,往往酒酣脑热。
还有人到张郃这边来的,但主要是来拜会二公子袁熙。
经过界桥一战,二公子袁熙的名头也算是响起来了。
吕翔郭援等人本来就已经心服口服了,而实际上他也算是立下了战功,尤其是在树林中指挥袁绍亲兵抵抗公孙军的事迹,也被广泛传播开来。
说是如何英雄了得,横刀立马,一个人打退了几百人,云云。
有人质疑说:“二公子不是读书人吗,怎么也会打仗了?”
对方便会说:“这算什么?主公如此英雄了得,生出来的儿子会差到哪里去?说不定论打仗,还要比大公子强一点。”
后来,便不知道有谁爆出来猛料,说麴义的八百人方阵,就是由二公子指挥的,当日打退白马义从,其实和麴义没有关系,全是二公子的功劳。
这种说法越传越凶,还有人提起二公子曾在先登营练过兵,这么一印证,便如同真的一样了。
最后几个醉醺醺的将领便到张郃营中来求证。
袁熙道:“无稽之谈。”
“可……可有人亲眼看到了啊……”
袁熙道:“可能是长得比较像而已。”
虽然这件事情上他确实出了力,但主要还是归功于麴义的魄力和凉州老兵的精干,他不过是献计献策而已。
说实话,当时麴义就像是砧板上的肉,自己念及一众兄弟的情谊,便想出办法帮了他。
里面功劳自然是有的,但全算成自己的,也就有点过分了。
麴义为了对付白马义从也是做了准备充分的。
自己顶多贡献了百分之十的功劳。
所以面对众多人的询问,他也就一一否认了。
可是谣言还是日渐深远,还有人亲自去先登营求证了。
这些将领也是闲得无聊,自从袁绍进城以后,就一直让他们驻扎在这里了。
本来一路打仗,突然松弛下来,未免有些无事生非。
袁熙担心这些谣言让麴义听到了,误会是自己放出去的,便亲自登门拜访,顺便去先登营看看老朋友。
麴义闭门谢客好几天了,不过袁熙是先登营老朋友了。
老陈皮一看是袁二公子,便亲自禀告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