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临安御街边上的吉祥瓦子,是整个临安城最大的瓦子,来这里的客人有听说浑话的(说书),听曲儿的,看戏的,喝茶的,而在庆元四年的时候,来瓦子里悠闲娱乐的各类老百姓们,又多了一项新的乐趣——听茶博士读报纸。
这报纸还真是个好东西,上面既有朝廷的政令,各地的新闻,还有一些当朝大官的八卦,当红歌妓的演出信息,甚至还有一些商家的“广告”
等乱七八糟的东西。
报纸的出现,让临安城的百姓很有一种感觉:这天下当然还是赵家的,可是自己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什么都不知道的懵懂愚民,只要花上几个小钱,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
到这个国家的管理和建设当中。
而官员的八卦真真假假,但老百姓不回去穷究这些东西,毕竟每个人都有猎奇的心理,而报纸,最大程度化地满足了他们的原始愿望。
“《挟天子以令诸侯!
?赵汝愚何其大胆?》各位看官,今日的《临安日报》头条揭露,前宰辅赵汝愚曾阴谋借立储行曹操之事,枢密院蔡琏蔡大人冒死上书!”
茶博士一声吆喝,顿时身边聚了十多人。
“这赵汝愚也是宗室子弟,又是太上皇赏识的人,据说朱夫子也极力举荐他,说他是‘贤直才色,当朝一人’说他是曹操,这不是真的吧?”
有人怀疑道。
“哼,你们没看上一年的报纸么?朱熹自己又是什么好人了?平日之间人模狗样的,却私养尼姑为妾,行男盗女娼之事,这样的人,也配做学问么?”
又有一人不屑道。
“这也可能是报纸乱说的呢?”
“报纸是不会乱说的,你们没看这申明?‘本报刊登文章内容均为投稿人个人观点,本报概不负责。
’乱说的是那些投稿人。”
“是啊,投的稿子一经刊登,便能有五十——五百文的‘稿费’天知道是不是有人昧着良心赚黑心钱啊!
我看这东西,不能不信,亦不可全信!”
。
。
。
。
。
。
。
。
。
。
。
。
。
。
。
。
众人你一口我一口的,争论个不停,而在离他们不远的一个角落里,坐着四个少年,年纪最大的不过刚刚及冠,其他三个也就是十五岁左右,衣着华丽,其中更有两人,眉目相仿,竟然是一对双胞胎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