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他知道项羽的性格,明白自己一时糊涂已经种下大祸。
正在这时候,随何来了。
随何带着二十名辩论人才到淮南后,英布让太宰以礼接待,留他们住在宾馆好吃好喝招待,自己却避而不见。
为什么不见?不能见啊。
随何是刘季的人,他来干什么,英布怎么可能不知道。
现在的大势,刘季彭城大败,被项羽围在荥阳,看情形汉王完蛋只是早晚的事。
此外,最麻烦的是项羽派来的使者正在淮南。
这种尴尬时刻,英布当然不能见随何。
随何是个聪明人,他在宾馆一连等了三天都不见英布召见,就知道其中有问题。
于是找来太宰说道:咱们明人不说暗话,我这次来的确是为汉王说话。
如今大王不肯见我,肯定是想楚强汉弱,觉得汉必为楚所灭。
现在我恳求太宰为我转达,我这次来就是要向大王说明楚非真强,汉非真弱。
我恳求大王见我一面,如果我说得对,那么自然皆大欢喜;如果我说得不对,我和我带来的二十人甘愿被绑缚菜市口斩首。
太宰将随何的话转告给英布。
英布听后表示同意,私下接见了随何。
下面,精彩攻心辩论开始了。
随何先发问:汉王派我来,请问大王一句话。
请问楚、汉、九江同为邻国,为什么大王唯独和楚国亲近?
英布答:不是亲近的问题,我一向以臣子之礼侍奉项王。
随何说:原来是这样。
不过依我看,大王和项王都列为诸侯,地位平等。
自称为臣,恐怕是认为楚国强大,借以托付国家。
英布表示同意。
随何又问:我听说霸王攻打齐国时,身先士卒,事事亲为。
大王既以臣子自称,就应该率领淮南全部人马,做楚军的前锋。
可事实上,您只派四千人去助战。
我请问,这是臣子该做的事情吗?
还有,彭城被夺,霸王远在齐国,大王身为臣子却不救。
之后,霸王回攻彭城,大王身为臣子不去协同作战却远远旁观。
请问,这又是做臣子该做的事情吗?
面对英布的无语,随何下结论说:您说的臣子,只不过挂了臣子之名,而无臣子之实!
这些话听得英布冷汗都下来了。
这些道理随何知道,英布知道,项羽更知道。
英布对项羽有不臣之心,这就是英布的软肋‐‐见疑于项羽。
随何知道时机已到,开始最后一击,他侃侃而谈道:
大王不背弃楚国,一定是认为汉国弱小,可是您错了。
楚国虽貌似强大,实则背负了不义的罪名,项羽背叛盟约杀害义帝,只是凭借强权肆虐天下。
这是个外强中干、空有匹夫之勇的人。
楚军一旦吃了败仗,天下人就会群起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