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在中国漫长历史中,这位大誉大毁集于一身封建帝王的一生,其功过有无数人品评过,也会有无数人继续品评。
其中最为精彩的可以说是西汉政论家贾谊《过秦论》。
精彩到什么地步?连司马迁都大量引用。
当然,在今天来看这算是非法转载的一种。
他赞叹说:姓贾的说得真是太好了(就好像他亲眼看过一样)。
我们总结一下,姓贾的说了洋洋洒洒一大篇,话虽多,但最后得出的结论很简单。
他说: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请大家记住这句话,后面我们会再三提到它。
好,哀悼仪式完毕。
在嬴政悄悄死去的那个夜晚。
真正知道这个消息的人有李斯、赵高、胡亥、几个随身伺候的宦官,活人说完了。
请大家不要忽略还有一位‐‐死人嬴政。
在今后的一段日子里,以上所说这几位(无论死的活的)他们将要同车共济许多许多天。
当然,死人嬴政是被迫的,且无从反抗。
丞相的决定
嬴政临死前写了一封信给长子扶苏。
信很短,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
这封信对扶苏下了两个命令,先把兵权交给蒙恬,然后赶到咸阳主持我的丧礼。
按照当时的习惯,谁主持葬礼谁就是皇位继承人。
嬴政将皇位传给长子扶苏可以说是早就决定好的。
这一点来看秦始皇不啻是一位深谋远虑的帝王。
即便这样,立太子这样的大事也显得太仓促。
太子是储君是帝国的未来。
以嬴政这样的帝王不可能考虑不到这一点。
虽然心中早确定了人选,却迟迟没有昭告天下。
说到底也是求仙问药害的,他压根就不相信自己会死。
扶苏是长子,嬴政一直将他当做皇位继承人来培养。
秦帝国统一后一直采用高压政策治国,比较骇人听闻的就是焚书坑儒事件,到了这位帝王的晚年,他大概也意识到,长期高压统治国家和人民都已经快达到极限,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在继他之后,需要的将不再会是一位如同他一样的铁血帝王。
宽厚仁爱的新君将更利于国家的恢复,人民的安定。
另外他的这个大儿子自己也相当争气,为人宽厚正直有德行。
性格南辕北辙的父子俩在很多事情上都有不同见解,有时候激动起来吵上两句也是有的。
可即便如此,以秦始皇这样性格的一个人。
在扶苏屡次反对自己的情况下都没有动怒杀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