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529191919152,!
姜尚,字牙,或尊称子牙,其先人伯夷封于吕,以国为氏,因而也称吕尚。
史称他“生而早慧,预知未来”
。
自幼喜好学道修礼,画阵比战。
年长后进一步精研传统推数之术,善于洞察时事,分析形势,应时权变,是殷周间的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改革先驱人物。
后求贤主入西周,周文王拜他为师。
他以文韬武略,以功封齐,创建了东方大国——齐国的千载基业。
姜尚虽抱补天凌云壮志,但仕途不畅,曾经历了“屠牛朝歌、卖食棘津”
,长期流荡和隐居避世的生活。
《史记?齐太公世家》载:“或曰太公博闻,尝事纣,纣无道,去之。
游说诸侯,无所遇,而卒归周西伯。”
在他七十多岁的时候,才遇西伯姬昌访聘归周,开始了他佐周文、武两王修德安国、强兵兴邦、兼济天下的宏图大业。
姜尚入周,先是佐文王姬昌表面上做殷的顺民,暗中以德治政,举贤任能,争取民心,联络诸侯,强兵以备攻伐。
公元前1o55年,在经过长期的军事及舆论准备之后,为了预测一下伐纣可以集结的军事力量,于武王九年,太公辅佐周武王在孟津大会诸侯,命诸侯带兵前往集结会盟。
《史记?齐太公世家》载:“文王崩,武王即位,九年,欲修文王业,东伐以观诸侯集否。”
出前武王依传统先祭兵主天星,申明出兵要义,恳请上苍庇佑;并举起了文王的旗帜,自称“太子,奉文王遗命伐纣,不敢自专”
,以号召天下诸侯。
祭毕,又把文王牌位车载军中,以震慑诸侯,鼓舞士气。
当然这些都是太公的安排。
大军出时由师尚父姜太公为三军统帅,他左手举着统帅三军的信物黄钺,右手举着指挥各军行动的令旗,向三军下达命令。
要求全军将士,听从指挥,奋勇向前,后到的斩。
军纪严整,号令森严,大军直奔孟津。
行军途中,每到一处,无不受到士民欢迎,武王乘船渡河,行至中流,有一条白色的鱼跳入船中,过河宿营,又有火光芒覆于武王帐顶。
传说中的这些吉祥征兆大大振作了士气,鼓舞了军心,到了孟津,“不期而会者八百诸侯”
。
检阅车、舟演阵,各诸侯军配合默契,攻战自如,显示了强大的战斗力。
诸侯们都主张顺势一鼓灭殷,但姜尚却有不同看法和打算,他认为,灭殷的时机还未到,让武王诏告会盟诸侯,各自回兵待命。
公元前1o52年,也就是姜尚87岁时,姜尚了解到殷纣王昏乱暴虐到了极点,重臣微子多次谏纣王修仁行义,纣王不听,微子含泪离开了殷都。
箕子再次劝谏,纣王把他囚禁起来。
王子比干身居相位,看到朝纲紊乱,国政残暴,民不聊生,入宫强谏,三日三夜长跪不起,纣王怒而命人剖挖比干之心。
太公姜尚看到伐纣的时机已经成熟,遂向武王提出:“天命勿违,遇时不疑,即刻兵伐纣。”
武王于是通告诸侯,选精兵良将,总计兵车达4ooo余乘,除内地诸侯外,边远蛮夷邦国,也多半参战,武王与姜尚率周军居中,有兵车3oo乘,虎贲3ooo人,甲士45ooo人,诸路并进,浩浩荡荡,直取殷都朝歌。
在大军刚出时术士用龟甲、蓍草占卜此大举进军的吉凶,卦兆不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