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ldo;真的是命案哦!
&rdo;大宝一只手用止血钳钳着尸体的胃组织,另一只手用汤勺舀出一勺胃内容物,说,&ldo;死者的胃里没有溺液!
&rdo;
第三章
没有发现死者有明显的窒息征象,胃内也没有溺液,所以即便是内脏器官腐败,也可以判断出死因不是溺死。
也就是说,他肯定是死后被人抛尸入水的。
结合死者的面部有挫裂创,以及脑组织有出血,可以判断死者是被钝器反复打击面部,导致脑组织挫伤出血而死亡的。
&ldo;匪夷所思。
&rdo;我低声说道,&ldo;一般重度颅脑损伤导致死亡,都是头面部有较为严重的损伤和骨折。
而这个死者的颅骨没有骨折,我们刚才推断的工具也是个质量较轻的工具,这只有一种解释,就是凶手拿了个不顺手的、质轻的工具,用很大的力量反复打击死者面部。
因为是面部而不是头部,所以力量会有传导减弱,那么造成这种程度的颅脑损伤,必须是频繁多次打击,可能是几十次,也可能是上百次打击。
&rdo;
&ldo;这说明了什么呢?&rdo;林涛问。
我摇摇头。
大宝说:&ldo;深仇大恨?预谋作案?&rdo;
&ldo;不会。
&rdo;周科长说,&ldo;哪有预谋好了作案,却带个不顺手的工具呢?&rdo;
&ldo;是啊。
&rdo;我深思了一会儿,说,&ldo;这种圆弧形的、质量轻的工具会是个什么东西呢?是事先准备的?还是随身携带的?&rdo;
&ldo;即便是激情作案,用随身携带的工具,也不应该打击面部啊。
&rdo;周科长说,&ldo;打击面部这么多次,才能把人打死,多费事儿啊。
哪怕从路边捡块砖头,拍一下脑袋也比这省事儿多了。
&rdo;
&ldo;确实,不合常理。
&rdo;我说,&ldo;咱们没有什么头绪,还是先找一些尸体上的特征,把尸源找到了再说。
&rdo;
&ldo;嗯,毕竟是个抛尸案件,倾向于熟人作案。
&rdo;周科长说,&ldo;先找尸源,说不准就能破案。
&rdo;
&ldo;大宝,你去把胃内容物筛一下,看看死者生前吃了些什么东西。
&rdo;我说,&ldo;我们看看死者的年龄、身高。
&rdo;
筛检胃内容物的工作很重要。
因为食物进入胃部进行消化以后,会变成食糜。
食糜融合在一起,无法判断食物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