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桃花缘尽卷 第044章(第2页)

爷爷所的他自己的事我大都已经不记得,只隐约记得他当时的几句感叹:无论有多苦有多累,都不要放弃,一定要自强,好好活下去。

这也是爷爷所懂得大道理中最重要的一条:活着,把生命留下,只要人活着,只要有人,别的什么都不重要。

因为这,他倾尽家产给长子取了媳妇,像古代皇室和豪门大族那样,实行长子继承制,把绝大部分财产都分给了长子(虽然实际上他并没有什么家产)。

次子结婚时,他又把刚挣的钱都填了进去。

爷爷做得一手好木匠活,奶奶是村里最好的接生婆,这都能给这个家庭带来一笔额外的收益。

父亲排行老三,且学习成绩优异,先前因为上学,就没有考虑成婚的事儿,爷爷也没给他留什么财产。

再,上学虽然不需要花什么钱,但得从家里带粮食吃的,而没有任何产出,其他兄弟姐妹嘴上不,心里也有意见。

所以高中毕业后,眼见前途无望,认识到回家成婚生子是第一要务的父亲,便回了老家自力更生,拼命要强,拉了几年包子,赚了钱盖了三间泥墙草顶的房子,娶来了母亲,生了三个孩子,也就是我们这一家子。

结婚时,母亲已经是二十六七岁的大龄剩女,因为嫌当时好的对象脾气坏而退了亲,谁知嫁给了同样坏脾气的父亲。

那时候,公社大锅饭食堂破产,分了单干,每家都只能依靠自己的劳动力生存。

五口人近十亩地,几乎没什么机械,每次耕地,需要集中两三家的耕牛一起,一能梨上二三亩地。

而到了麦收时候,就更是忙得不像话,一个麦季下来,人人都累得虚脱了一般。

就是这种情况,助长了父亲的坏脾气。

每每干活累极了,打牲口,骂孩就成了他发泄怒气怨气的手段。

有时候母亲也会跟着一起挨骂,而她又同样刚烈,不愿忍受,于是这个家就常常吵闹的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爷爷那一代,刘楼不过是二三十户、不足一百口人的一个村子,由于日本入侵和内战拉壮丁,每个家庭几乎都只剩下了一颗独苗——除去现任村长的老父。

当年为了躲兵灾,他自断右手中指,没了扣动扳机的手指,当兵自然是不行了。

他侥幸留了下来,后来娶了媳妇儿,生了五个儿子,如今个个成了一大家子。

成为村里最大的家族,他的长子进而连续多年占据了村长的位置。

如今的刘楼,已有六七百人口,分了五个生产组。

老宅子住不下了,村干部们重新规划。

作为村里最有文化的人和五组组长的父亲设计出了现在刘楼的样子:每两户相邻。

南北东西各十户。

这也是方圆十里内的村子规划最好的一个,其他村各村各户大都是零落促狭,不合章法的。

分单干后没多久,各家凭着土里刨食,或卖粮食、或卖牲口,换来砖瓦水泥。

陆续都盖起了红砖青瓦房。

我家位于村子比较靠中央的位置,回到村里时,叔叔们都各回各家了。

我胸怀忐忑,怕父母再吵起来。

并暗作打算,假如父亲再度发难。

我将坚决站在母亲一边,跟他斗到底。

好在父亲一直只是阴沉着脸,唉声叹气。

母亲和姐姐做了饭一家人吃了,各自睡了,好像没发生过什么事儿似的。

而我却迟迟难以入睡。

许多繁杂的思绪搅扰得我无法安眠。

其中最大的问题,便是由秦争辉提出的那个,也是我常常思索无度却不得要领的: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因为学习压力过大,考学无望。

秦争辉曾经在一个无人知晓的晚上,左手拿菜刀,对着自己的右臂一番狠剁。

只剁得皮开肉绽、鲜血迸流。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