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官衙内。
“张伯亮去矣。”
郑泰听张爽挂冠而去,抚掌而笑。
同时,朝臣们也是一面倒,为张爽这个渎职之徒,挂冠而去而欣喜。
“海内之士,有名无实之人,张爽也。
今日张爽弃官,朝廷之幸也!”
“大将军明断,不用庸才。
郑泰良臣,进言献计。”
“张爽,欺世盗名之徒尔!”
张爽乘马车,驱典韦随从去郊外见蔡邕,早已经听不见背后感叹。
洛阳城外,绿意盎然,道路上人流繁盛。
张爽想起来时的意气风发,不由感叹。
“真是势来如乘龙,势败如丧家之犬。
我意气风发入洛阳,不过一月时间,先做官,后做吏。
世态炎凉,不过如此了。”
“只是,谁到底能笑到最后呢?何进?或者郑泰之徒??哈哈!”
一声笑,张爽放下帘子,安静坐车。
……………..
尚书台官衙内。
荀攸正在处理各类文书,同僚们都在议论张爽去官。
荀攸却是微微一叹,“张伯亮,智计之士。
大将军用人,而放逐智计之士,我看朝廷就要多事了。”
…………………
马车驱十里,张爽一行人来到了城外一处庄园。
庄园素雅,门前挂着匾额。
“蔡园!”
字体飞扬,韵味十足。
“后世之人,谈论书法,首推蔡伯喈。
看这字就知道,蔡伯喈确实书法大家。”
张爽微微一笑。
便在这时,一声爽朗大笑从门中传来。
“伯亮友安好?”
与此同时,一人从门内走了出来。
这人中年,身形修长,双眸亮而有神,精神奕奕。
正是一代书法大家,蔡邕。
“伯喈先生。”
张爽哈哈一笑,从马车上走下,朝着蔡邕行了一礼。
二人同是陈留人,又都是海内名士,交情匪浅。
当初,张爽弱冠幼童时,常出入蔡邕府中做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