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而在丁默邨动手之前,《中美日报》连发两条重要消息。
一条是揭露日汪密约,不但将密约的全文刊登出来,而且逐条批驳痛骂。
另一条是转载吴稚晖与杨公达发表斥责汪精卫卖国言行的论文。
一时间,汪精卫颜面扫地。
丁默邨原本出身中统,虽然投靠了日伪,却也知道中统的根基和底蕴,不想轻易动手。
在接到南造云子的命令后,总以时机不到推诿过去。
而《中美日报》这两条消息一发,再不动手却是不行了。
否则,日本人就会怀疑丁默邨是不是仍心怀旧主。
就算不出去丁默邨,他的晋升之路也断了。
所以,一九三九年七月二十二日夜,丁默邨派手下大将吴四宝突袭《中美日报》报社!
丁默邨选择这一天,并不是因为看了黄历。
而是根据天气预报,得知七月二十二日这一整天,都会是天阴,并伴有暴雨。
这个时候,人的警惕性是最低的。
突袭成功的可能性也会高许多。
而且,以租借巡捕平日的操行,绝对不会在暴雨天出门巡逻,大多会就近找个避雨的地方,舒舒服服的休息。
所以,这一次突袭不可能有人阻拦。
然而,丁默邨仍旧是小视了老东家中统。
中统在当年可是国家机器的一个分支,在丁默邨和李士群带着南京和上海的中统站投敌之后,中统便暗中在《中美日报》的外围配上了数挺轻机枪。
并且,有大量的外围人员保护,明明暗暗的岗哨至少有十几处之多。
把《中美日报》报社围了个水泄不通。
所以,吴四宝带着二十几个人,开着车,这么大的动静,还没等到《中美日报》报社的门口,便被人察觉到了。
发出警报。
按照吴四宝原来的计划,是要带着这二十几个人从正门杀入,然后将报社里的人乱枪打死一个不留的。
可是,却万万不曾想到,《中美日报》报社外,有轻机枪这种高端配置。
和手下人刚开了几枪,打死几个过路的人清场后,便想往里冲。
却不料,《中美日报》报社外的轻机枪开火了。
七十六号的汉奸们并无防备,一时间,死伤一地。
连吴四宝也差点受伤。
见事不可为,吴四宝只能带领众汉奸离去。
吴四宝回去,告诉丁默邨和李士群详情。
二人见不可强取,便想出一个迹近无赖的馊主意——既然我动不了你的报社,但是我可以动你的报纸啊!
第二天,从《中美日报》拿到最新一期的报纸,还没等售卖,便被凭空冒出来的几个大汉抢劫一空,或者裹挟而去,或者当场撕毁。
反正,能流传到市面上的,完好无损的报纸并没有几张。
一时间,上海滩大哗,啼笑皆非。
《中美日报》就此名扬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