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二百八十二章 遇刺奥斯卡(第2页)

毕竟,余生的身后,不仅仅站着美国人和中国人,现如今甚至还有一部分日本人。

一旦这个势头发展下去,余生甚至会得到日本民众的支持。

天皇的地位,就会动摇。

所以,不妨以主动的姿态,答应余生的条件。

不给余生拉长战线,宣传自己,收拢人心的机会。

两方争执不下中,余生却不急躁。

在等待日本人服软的同时,飞了一趟美国。

一九四九年,三月二十四日,第二十一奥斯卡金像奖在美国洛杉矶梅尔罗斯大道,电影学院剧场举行。

主持颁奖仪式的,是罗伯特·蒙哥马利。

正如余生记忆之中那样,这一届的奥斯卡,并没有什么能名留后世的作品存在,他的《拉贝日记》,几乎可以横扫这一届的奥斯卡金像奖。

只有一部电影,稍微阻挡了一下《拉贝日记》的脚步。

即,在真实历史上,第二十一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大赢家,一九四八年,由劳伦斯奥利弗执导的《哈姆雷特》。

如果按照真实历史,这部《哈姆雷特》囊括了第二十一届美国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艺术指导(黑白)、最佳服装设计(黑白)、最佳配乐(剧情、喜剧类)等数项大奖。

但是,在《拉贝日记》面前,这部《哈姆雷特》只拿到了最佳男主角、最佳艺术指导(黑白)和最佳配乐(剧情、喜剧类)三个奖项。

最佳影片变成了余生的《拉贝日记》。

平心而论,这部《哈姆雷特》的所有力量,并不来源于导演劳伦斯奥利弗,即便他是最佳男主角的获得者。

这部《哈姆雷特》的所有力量,几乎全部来源于莎士比亚的原著。

《拉贝日记》对于人性的思考,在余生的处理下,呈现出一种善恶分明对立的状态。

但是,非常尊重原著的这部《哈姆雷特》,对于人性的思考,却是全方面的。

诸如莎士比亚对人的定义:“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伟大的力量!

多么优美的仪表!

多么优雅的举动!

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

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

又或者全剧最经典的那一段句子:“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

劳伦斯奥利弗并没有左右莎士比亚作品的力量。

如果说,这部《哈姆雷特》的长处,只不过是以劳伦斯奥利弗为首的一众演员,将剧中许多角色刻画的很到位,说的通俗点,就是演的不错。

诸如劳伦斯奥利弗的哈姆雷特和简西蒙斯的奥菲利亚。

都是后世电影史上的经典。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