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看到贤侄,我便想起了,当年我与汝父,一起在洛阳求学的岁月,那是一段难忘的经历。
老师昔日之教诲,谆谆在耳,仿佛就在昨日。
贤侄,你我之间,不必如此见外,想当初,在你小的时候,我还抱过你呢,哈哈......
何况,此地又无外人,你称呼我伯父即可。
岁月如梭,一别经年,竟不曾想,贤侄竟已,长如此大了。
不知汝父,近来可好。”
张懿在给郭淮松绑后,便是命人,将其带入了衙后,令下人奉上了茶水,张懿开始对郭淮,嘘寒问暖。
“有劳伯父挂念,家父近来一切安好。”
郭淮在张懿面前,姿态还是放的很低。
自从,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孝顺一词,已深入人心。
百善孝为先!
所谓的举孝廉,就是由此而来。
“刚刚堂上,贤侄说,胸中已有退敌良策,此言当真否。”
张懿心中忧虑,南匈奴即将南下,他现心中已是乱了分寸。
心中忧虑南匈奴一事,张懿开门见山的问道。
郭淮心里也清楚,张懿如此在意他,并不是因为他出身太原郭氏,亦或是昔日,同窗好友之子的身份。
张懿如此看重他,还是因为郭淮刚刚说的话,他已有退敌良策。
郭淮没有在意,身边张懿的神态,他先是慢悠悠的,端起张懿命人上的茶,细细品味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