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常祉渊出生武门将侯,祖上常遇春是开国元勋,曾被太祖皇帝封赏为三军统帅,一等公爵。
只可惜,由于太祖皇帝的猜疑,以诸多借口杀害了常遇春,差点灭了常家的子孙万代。
幸运的是,太祖皇帝念及常遇春的功勋,削除他的爵位,只赐他一死,断了常家的世袭罔替。
祖上出了常遇春,即便风光一时,也有很深的影响力,这就造成常家的子孙都是舞枪弄棒的。
到了常祉渊这一代,就没有几个受朝廷重用的。
后来,常祉渊也是狠心卖了祖上的地契,所得的银子托人巴结上魏忠贤。
也因常祉渊有功夫家底,又有祖上常遇春的门面,这才谋得了一官武职。
从一开始的兵校尉,到后来的统领,一直以来,常祉渊敢打敢杀,迎合魏忠贤的当机立断、斩草除根等一系列狠毒的手段,而获得魏忠贤的赏识,终于当上了千户,接受朝廷一张纸文,长期盘踞陕西绥德。
常祉渊当了千户并不满足,为了获得更高的官职,常祉渊以各种名义搜刮绥德境内民脂民膏,搜刮所得有一半敬贡魏忠贤,一半归落入私囊。
只是,魏忠贤在用人方面,不喜欢没有家族势力的人。
常祉渊怎么算也是单枪匹马的,不在魏忠贤筛选的名单之列。
就这样,常祉渊没有继续向上攀爬的机会,送出去的礼,魏忠贤照单全收,却没有做出相应的回报。
久而久之,常祉渊认清了事实,魏忠贤这个阉贼不可能再拉他一把。
于是乎,常祉渊逐年逐月减少份子钱,想要脱离西厂的牵制。
常祉渊这点小心思,魏忠贤早就琢磨透了。
像他这样的千户,魏忠贤怎么算也有百十来个,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也就放宽了政策由他去吧。
却没想到,常祉渊脱离了西厂的管制,在城北大营固有一千兵甲的基础上,大肆扩招,招兵买马,甚至使用武力压迫,抓壮丁补兵源。
短短一年内,常祉渊扩招的兵,翻了两倍,多达三千之众。
对于一个千户来说,手底下拥有三千多个兵,已经触犯了朝廷律令,当以擅自招兵买马、企图犯上作乱等罪名定罪,搞不好是要杀头的。
然而,常祉渊并没有意识到这么做的后果,他只想着扩大势力,成为绥德一霸,有朝一日重振祖上之威,当上将军。
只可惜,这个远大的目标从一开始牢牢地驻扎在常祉渊的心里。
不到半年时光,常祉渊在绥德城内耗巨资打造常府,终日沉醉在酒色之中,也就忘了当初千方百计地当上千户,是为了什么?
常祉渊做梦也没想到,这人一旦被眼前的物华横欲所迷惑,就会迷失自己、迷失方向。
由于常祉渊长期不在城北军营训练兵士,喜欢窝在常府,终日以酒为乐,以美色垂涎,而荒废了武艺,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酒囊饭袋,五大三粗地坐在马车上,像是一尊活佛,在这威风满面足以唬人不敢靠近的气势下,却是一张捅之即破的假面具。
常祉渊算是绥德有名的大人物,他的出行,标志着一只凶猛的老虎,走出常府这间牢笼,无论走在何处,都会引起城民的恐慌,纷纷避之不及。
这不,常祉渊走出常府坐上马车,早有十几个校尉骑着高头大马,另有几十个护卫长刀短剑严阵以待,除此之外,最前面还有几十个兵卒扛着旗帜,撑起了好大的场面。
李宗明见这架势,虚惊不已,常祉渊真是胆大包天,他一个千户,居然拥有比将军排场还要大的仪仗队。
赵刚、马忠等人,出了常府,见这长长的仪仗队,也是吃惊了半天。
常祉渊挺着大肚子,靠坐在马车上,见出行已备,全然不顾督主派来的使者,见这场面作何感想,依旧我行我素,作威作福道:“启程!”
随着常祉渊一声令下,顿时,兵马未动,领军之人手敲铜锣,高喝道:“千户大人起轿,闲杂人等一律回避。”
“哐..”
“千户大人起轿,闲杂人等一律回避。”
“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