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母亲的额头紧贴住父亲的额头。
就这样一直抱到了天亮。
凌晨五点,文曲的老父停止了呼吸。
他死了。
父亲死在了母亲的怀抱中。
这一年,文曲的老父七十有三,称得上是寿终正寝。
事后,文曲的二嫂孟芹曾责怪过文曲的老母:
“为何不在半夜叫醒我们,请医生来,也许有救。”
文曲的老母想起她自己的婆婆,曾经跟她说过千遍的那个有关文曲的老父“七十老翁投生”
说,她显得超乎寻常的超然,坦然,淡然。
她用异常镇静的口吻告诉儿媳妇说:
“医生是能治病,但治不了命。”
只有母亲一人知道,父亲这一辈子,人生的路是走得何等坎坷、艰难。
但文曲却在这时候,才实实在在地感觉到,自己的老父在人生的最后时刻,能在爱妻的怀抱中瞌然仙逝,这是何等“幸福”
的一件事情。
父亲死到临头,才算真正当了一回“福人”
。
何谓“复眼”
?
“复眼”
原本指的是:“昆虫主要的视觉器官,由许多六角形的小眼构成”
。
但在花墩方言中,“复眼”
一词指的是一个女人漂不漂亮,耐不耐看。
一个面貌平淡无奇的女子,看一眼不足为奇,看两眼怦然心动,看三眼引人入胜,这样的女子,就可以称之为有“复眼。”
例:
“这个内鸹咋一眊,长得还可以,可是没有复眼”
。
“这个内鸹咋一睄,不怎么样,可越睄越嫦样,越睄越有复眼”
。
在花墩方言中,“复”
“福”
同音,在普通话中,这两个字发的也是同一个音吧?因而,在花墩人的观念中,“复眼”
一词俨然成了“福眼”
的同义词。
有福之人、漂亮之人,就可以称之为有“复眼”
。
反之,就是没有“复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