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4章(第1页)

但我们先看梅花的画,次读《暗香》、《疏影》的词,就觉得滋味完全不同。

即绘画中的梅花与文学中的梅花,表现方法完全不同。

绘画中描出梅花的形状,诉于我们的视觉,而在我们心中唤起一种美的感情。

文学却不然:并没有梅花的形状,而只有一种话,使我们读了这话而在心中浮出梅花的姿态来。

试读《暗香》:&ldo;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

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rdo;

&ldo;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rdo;数句可使人脑中浮出一片月照梅花的景象,和许多梅花以外的背景(月、笛、我)。

读到&ldo;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rdo;,恍然思起幽静别院的雅会。

读到&ldo;千树压西湖寒碧&rdo;,又梦见一片香雪成海的孤山的景色。

再读《疏影》:&ldo;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

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

莫似东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

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

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rdo;

&ldo;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rdo;,可使人想起岁寒三友图的一部。

读到&ldo;已入小窗横幅&rdo;,方才活现地在眼前呈出一幅疏影矢娇的梅花图。

然而我们在《暗香》、《疏影》中所见的梅花,都只是一种幻影,不是像看图地实际感觉到梅花的形与色的。

在这里可以悟到文学与造型美术(绘画,雕刻等)的不同。

绘画与雕刻确是诉于感觉的艺术,但文学并不诉于感觉。

文学只是用一种符号(文字)来使我们想起梅花的印象。

例如我们看见&ldo;梅&rdo;之一字,从&ldo;梅&rdo;这字的本身上并不能窥见梅花的姿态。

只因为看见了&ldo;梅&rdo;字之后,我们就会想起这字所代表的那种花,因而脑中浮出关于这花的回忆来。

本周收藏榜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