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章(第2页)

海宁本非繁荣大城,据金庸本人说,&ldo;海宁在清朝时属杭州府,是个海滨小县,只以海潮出名&rdo;。

然而此地却当得人杰地灵四字,于景观上,东临江海,西南则依杭嘉湖平原,土地富庶,风光明媚,更拥有汹涌澎湃,雄伟磅礴的海宁潮,年年8月,大批游客聚集海宁,观赏江海相激而生的滚滚怒潮,金庸曾提过,他小时候做童子军,曾在海宁乾隆皇帝所造的石塘边露营,半夜里瞧着滚滚怒潮汹涌而来。

而他所见之怒潮,又是怎生景象?这点我们可在金庸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中略窥端倪。

&ldo;这时潮声愈响,两人话声渐被掩没,只见远处一条白线,在月光下缓缓移来。

蓦然间寒意迫人,白线越移越近,声若雷震,大潮有如玉城雪岭,天际而来,声势雄伟已极。

潮水越近,声音越响,真以百万大军冲锋,于金鼓齐鸣中一往直前。

&rdo;

而接下来乾隆皇帝的侍卫白振为乾隆取扇,勇斗怒潮的精彩段落,则穷尽作家想象描绘之力,更是雄奇神异之至。

有人论金庸笔下最出色的景色描写,推海宁潮为第一,也要拜这少年经验所赐。

而小小海宁一地,于人文上,也是名士辈出,学风鼎盛。

晚清以来,局势动荡,旧学新知,传承交流,更是人才济济:文有王国维,理有李善兰。

金庸的近亲蒋百里、徐志摩,皆是现代史上的名人。

然而或许是由于江南土地富饶,风致秀丽,而海宁倚江依海,士气和煦,所孕育的俊杰,也多是多思多虑,深沉忧郁的性格。

金庸曾说:&ldo;近代的著名人物有王国维、蒋百里、徐志摩等,他们的性格中都有一些忧郁色调和悲剧意味,也都带着几分不合时宜的执拗。

&rdo;&ldo;陈家洛身上,或许也有一点这几个人的影子。

但海宁不出武人,即使是军事学家蒋百里,也只会讲武,不大会动武。

&rdo;

这样的性格带着中国传统士大夫和文人的清高孤傲,带着他们的忧思冷寂,带着他们的沉静和平。

后来金庸笔风转变,所写主人公以慷慨悲歌、豪杰英爽的北地壮士为主,然而江南的明丽秀雅,江南名士的淡静悲哀,却也时不时地在作品中出现。

而诞生金庸的海宁查氏,也并非凡门,称得上是当地望族,代代书香。

查氏先祖源出于芈(i),乃楚人之后,史称&ldo;名宦均文苑,代代有清官&rdo;。

至明清之时尤盛,查氏宗祠有康熙皇帝曾亲笔题封:&ldo;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rdo;。

金庸祖上最著名的文人,一是明清之际的著名史学家查继佐。

查继佐(1601‐1676年),字伊璜。

明亡后改名左尹,字非人,别号东山钓史。

他是崇祯举人,明亡后回乡讲学著书,沈起《查东山年谱》说他有&ldo;全集一百二十册,约八千余页&rdo;,而惟《罪惟录》、《鲁春秋》、《东山国语》、《钓业》数种传世。

二是康熙、雍正年间的查慎行、查嗣庭兄弟。

查慎行是清代著名诗人,因才受康熙帝赏识,曾入值内廷,有&ldo;烟波钓徒查翰林&rdo;之称。

他的诗作宗法宋诗,&ldo;诗风宏丽稳惬,亦有沉雄踔厉处&rdo;,亦有不少反映战争和民众苦难之作,著有《敬业堂诗集》等,为清初名家。

金庸《鹿鼎记》全用查慎行《敬业堂诗集》集句为回目,既体现了他相当高的诗文造诣,也示他对先祖的景仰向往之心。

查慎行与其弟嗣庭等皆入翰林,当时号称&ldo;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rdo;。

然而后来查嗣庭主考江西,出题&ldo;维民所止&rdo;,被雍正帝猜忌为影射他&ldo;雍正&rdo;去头,于是遂兴起一场文字大狱。

查嗣庭父子死于狱中,查氏一族皆受牵连,查慎行其时已老,仍不得不率领全家进京投狱,归乡不久,也即逝世,可称封建时代文人的一起典型悲剧。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