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且说这永靖域西北,古时便有一战略要道,今名曰永登,春秋时亦属“西羌”
之地。
其地貌呈“三川两河”
之状,三川即八堡川、秦王川、庄浪川;两河为大通河、庄浪河。
单说这八堡川,因该地有连城、河桥、丰乐、杜家湾、马军、七里店、红山、马庄共八个军事堡子,所以称之八堡川。
该川呈西北东南走向,为一带状形,四面环山,连绵不断。
现今若遥望川谷,田野纵横,风光秀丽,是天道造就的一座天然大花园。
境内流经的发源青海的大通河,是湟水的一条支流,又称浩门河,恰如镶嵌在花园里的一条银带,蜿蜒于八堡川全境。
湟水支流,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又称浩门河,宋代在河畔筑大通城后出现今名,以长度与流量论,大通河实为湟水正源。
发源于海西州木里祁连山脉东段托来南山和大通山之间的沙杲林那穆吉木岭。
向东流经祁连、门源盆地及甘肃的连城、窑街,穿流于走廊南山—冷龙岭和大通山—达坂山两大山岭之间,于民和县的享堂入湟水,总长过千里。
据传,早在老子降世五千年前,八堡川这一地区就有人类狩猎活动的印记。
但还无人在此定居。
究其原因,是穿流于走廊南山—冷龙岭和大通山—达坂山两大山岭之间的大通河水经常泛滥,后经大禹治水期间凿山图通,河水畅通,逐渐形成适合定居局面。
先民们沿大通河两岸川谷而居,男耕女织,繁衍生息。
谁料,历史演进到东周初年,平王东迁以后,王朝衰弱,诸侯不再拥护。
镐京一带,危机四伏。
天灾人祸将临,八堡川已变成是一块贫瘠之地。
连年战乱死伤兵士无数不说,为战事所需,守方派大军用石块再堵河道,致使河水上涨,以阻挡攻防。
来二去,大通河水不间断泛滥,十年九涝,百姓蒙受其害。
当地长流传一首歌歌谣《沔水》:
“沔彼流水,朝宗于海。
鴥彼飞隼,载飞载止。
嗟我兄弟,邦人诸友。
莫肯念乱,谁无父母?沔彼流水,其流汤汤。
鴥彼飞隼,载飞载扬。
念彼不迹,载起载行。
心之忧矣,不可弭忘。
鴥彼飞隼,率彼中陵。
民之讹言,宁莫之惩?我友敬矣,谗言其兴。”
(此歌谣便是后人集于《诗经》中的《沔水》)。
其意释为:“漫漫水溢两岸流,倾注大海去不休。
天上游隼迅捷飞,时而飞翔时停留。
可叹可悲我兄弟,还有乡亲与朋友。
没人想到止丧乱,谁无父母任怀忧?漫漫流水两岸溢,水势浩荡奔腾急。
天上游隼迅捷飞,高高翱翔可任意。
想到有人不循法,坐立不安独悲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