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六章 二七塔与图书馆(第3页)

文化是经济的表皮,八十年代各种西方文化的蜂拥而至,人们的精神获得了丰富的满足。

特殊的时代,以牺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代价换来了社会的稳定和精神的振奋。

对于经济发展的失误不能以简单的对错来定论。

一切都是因为特殊的时代。

整个八十年代基础建设的欠账一直要到九十年代中期才算还完。

这场人民的狂欢导致的名义财富增长超过了实物财富增长的表现就是1988年的超级通胀。

王曜提前知道了结果,会尽量避免父母辛苦十几年所积攒的财富化为泡沫。

不过人轻言微啊,王曜也不知道能否取得效果,毕竟你让三十多岁的父母去听一个十岁小朋友的话,很难很难。

但是如果说出自己重生事情,估计把父母吓一跳还会怎么样?但是就怕有关科研机构会把自己拿去做实验。

王曜打死也不敢把这个秘密告诉任何人。

因为王曜知道,从来没有别人可以为你保守住秘密,除非你不告诉任何人。

佛家还说:“法不传六耳”

呢,何况世俗,告诉爸爸,妈妈就必然会知道。

这就三个人六只耳朵了,王曜还是不敢冒险。

“同志您好,我想办个借书证。”

刘雅对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说道。

柜台里的两个青年男女只顾着自己聊天说话,对刘雅爱答不理的。

八十年代的社会风气是非常好的,没有老人倒地无人敢搀扶的事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也是经常的事情,不像后世的只有雷锋纪念日人们才会想起雷锋,可以说雷锋遍地走,人人都是雷锋。

但是工作氛围就一点也不值得夸赞了,吃惯了大锅饭,各个单位都是人浮于事。

工作浮夸,工作办事效率低下。

南方的一些新厂开始了计件工作制,收入与工作挂钩,工人的积极性大涨,工作效率极大的增加。

但是在内陆省份还是一种懈怠的工作态度。

特别是事业单位,事难办脸难看是常态。

“同志您好,我想办个借书证。”

妈妈声音大了一些又说了一遍。

柜台里的男女这才不耐烦的递出一张表。

“工作证,照片,十元钱,填表。”

转回头继续说话,还嘟囔了一句:“没看见正谈工作呢吗?真没眼色。”

王曜早就听见这对男女在说什么了。

“小丽啊,晚上咱们去看电影吧。

新上映的电影《海市蜃楼》可好看了,跟少林寺差不多。

主演好像是演《木棉袈裟》里的那个。”

这就是工作吗?

刘雅看看表格,十元钱是押金。

这才有点安心,要是一年十元也还是有点心疼的。

没有笔啊,怎么填?

“同志,能不能借我根笔啊。”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