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也许有人会举出中医来作为反例。
中医是现有成套理论,后有大量医学著述的独特生长模式。
据考证后世的绝大多数中医学理论都是从那本《黄帝内经》里发展出来的。
以至于《黄帝内经》的里医学思想深入到了所有的中医文化里面。
比如:《红楼梦》里薛宝钗吃的那种“冷香丸”
。
其药方如下:首先是秃头和尚给的一包异香异气的药末子,作为药引子;其次是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
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齐研好。
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
把这四样水调匀,和了药,再加十二钱蜂蜜,十二钱白糖,丸成龙眼大的丸子。
这稀奇古怪的小说家言里,就透出了《黄帝内经》中阴阳调和,五行转换,人体和天地互为表里的医学理念。
何止是区区“冷香丸”
,在鲁迅还在世的年代里,还有人会去争抢带血的馒头。
事实上,就在十几年前,m君还见过有上岁数的老太太吃香灰治病的。
如此看来,中医不光是中国传统学问里自成体系的异类,还有庞大的,根深蒂固的追随者。
实际则不然,我们可以去医院里亲身体验一下。
在这个时代,真正有人得了需要开刀的病,或者需要打吊瓶的病,绝对没有几个会只吃砂锅熬制出来的中药的。
其实人们对中医的态度,和对西医的态度是完全一样的。
在没病的时候,总有一些人大谈中医的好处,抨击西医治病时候的“简单”
“粗暴“。
别看这些人明面上对西医深恶痛绝,可私底下他们一样会吃西药来治病。
也有一些人对中西不屑一顾,可这丝毫不妨碍他们尝试去体验拔罐、刮痧、针灸。
看起来很矛盾,实际上很好解释,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实用主义”
。
m君并不是对“实用主义”
有心理洁癖式的反感,也不是说有知识的女孩就没有“实用主义”
心理。
他只是觉得,过于“实用主义”
会让一个人看起来像是被嚼过的甘蔗渣儿,干干巴巴的没有滋味。
而知识能让一个人“腹有诗书气自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