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的出现了。
而韩信灭赵,张耳复国,这是决定楚汉实力对比的标志性事件。
此事之后,燕国独木难支,很快就归降刘邦。
至此,除了楚宿敌齐国,项羽旧部的临江国,所有诸侯国都是刘邦的臣属。
汉强,楚弱的形势也就不可逆转了。
这就是刘邦的运气。
也有人会说,这也是张耳的运气。
毕竟他投对了人,复国成功了。
这就是谬识了。
张耳复国并非靠难以言表的运气,而是靠任何人都不可忽视的实力。
世人都称赞韩信敢于“背水一战”
,是夺取赵国的大功臣。
实际上,如果没有张耳及其门生故吏们的暗中操作,这个背水列阵真的就是陈余眼中的“自杀”
。
韩信能一战阵斩赵、代二王,不是因为他手中军队比陈氏的勇猛,可以做到一当百。
而是因为张耳事先策反了守城的军队将领。
陈氏前有敌军,后有叛军,前进无路,后退无城,怎么可能不败?
所谓“背水一战”
不是置于死地而后生的阵法,而是一场谋划多时的阴毒诡计,是一个诱敌深入的大陷阱。
纵观华夏几千年战争史,还没有人能掉入这种陷阱,不靠援军全身而退的。
张耳能重新做回赵王,不是刘邦仁义守诺,更不是韩信恭谦礼让。
这君臣二人本就不是忠厚长者,早以轻诺寡信,薄情寡义闻名于九州四海之内。
刘邦曾允诺善待魏王豹,结果强夺魏国,霸占魏王妃。
韩信贪功忘义,故意害死郦食其,又霸占齐国为自家领地。
虽然同样是借兵复仇,引韩信带兵入境,但是这些惨剧都没发生在张耳身上。
是因为那二人偶然间动了常人才有的恻隐之心,不忍心残害他吗?
当然不是。
答案就在“背水一战”
本身。
看起来是韩信以少胜多,大败敌军,应是此时此地的最强者。
事实却是,张耳手握策反的众多赵兵,已再次成为事实上的赵地之王。
韩信本就兵少,临河决战后,兵就更少,不足以与之抗衡。
以形势言,此时赵国领域乃至整个河朔之内,都是赵强韩弱。
韩信能活着离开赵国就是万幸,又怎么会妄图取而代之呢?
还有人用运气来解释那些他看不懂的成功。
比如:新莽末年,刘秀宛城大败王寻的八十万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