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五月的槐花挂满了树枝,一穗穗的往下耷拉着。
树林子和路边,多的是榆树和槐树。
榆钱吃的人少了,但槐花却依旧备受欢迎。
村落的空气中飘着淡淡的槐花香,人们的胃也蠢蠢欲动起来。
低矮处的槐花,于乐够得着的,便会撸下来直接嚼着吃。
大人们拿出了过年放鞭用的竹竿,把钢筋弯了一个钩,绑在了竹竿上。
春天的树枝脆,用钩子一勾一转再一拽,便把槐花勾了下来。
相比钩子来说,竹竿头上绑上镰刀,更好使。
男人们在树林子里勾槐花,于乐和几个孩子把掉下来的带花的槐树枝子拖回家,女人们拿着盆和马扎在门前坐好,槐花回来便往下撸,各自分着工,等待着吃槐花大餐。
煎的槐花饼,包的槐花包子,是于乐最爱吃的东西,咬一口下去,全是自然的清香。
桑葚也到了成熟期,村子里有养蚕缫丝的,村前的地里栽了几亩小桑树。
他们要的是桑叶,桑葚多是烂了掉在地里。
幼儿园老师隔三差五的便会跟孩子们说要去摘桑仁吃,让他们回家带好袋子。
满园子的绿叶根部挂满了绿的,红的和紫的桑葚。
绿的是还没熟,红的有点酸,紫的软烂甘甜。
于乐喜欢吃红的,嚼在嘴里,酸酸甜甜的,更能品出桑葚特有的味道。
孩子们边摘边吃,嘴上、手上甚至衣服上都被红色、紫色染了,他们并不在意,回家的时候还能带一小袋子桑仁给父母尝尝。
六一儿童节之前,幼儿园老师安排表演节目,要到邻村的小学去汇演。
村子西南五十米远是小学所在地的柳沟村。
柳沟村也有一所幼儿园,老师带孩子们去玩过,那里的幼儿园有滑梯和转盘,设施要好了一些,于乐记得那天他玩的天昏地暗,一刻没闲着。
两所幼儿园商量各出俩节目,六一那天去小学一起表演。
莉莉和荣荣主动请缨,俩人决定合唱一首小鸭子,“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
,俩人当着全班的面唱了一遍,老师觉得还不错,但干唱歌有点单调,又安排其他小姑娘伴舞,舞蹈也让莉莉和荣荣一起想,俩人欣然答应。
老师又给男孩子们安排了一个唱跳的节目,教会了他们唱读书郎,“小呀么小儿郎,背着那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懒呀,没有学问哦无脸见爹娘……”
,只是唱歌的时候,于乐脑子中总会忍不住想起家族里的长辈“大狼”
,心里想着“二狼”
跟他啥关系,于乐不识字,自然不知道儿歌的歌词是什么。
排练了小十天,终于到了六一,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小学,也就是于乐过完夏天即将读书的地方。
小学门口左边是传达室,老大爷在那里看门,顺便看时间,到了上下课点就去敲钟。
那是一个锈迹斑斑的老式铁钟,中间有一个铁锤,铁锤下面有根绳子,拽一下绳子便发出“铛”
的一声清脆的声音,整个村子都听得见。
进门是一个大花坛,中间一棵杉树,围着杉树栽了一圈的月季花。
学校有两排平房,主路左边的两间,一间堆着杂物,一间算是活动教室。
主路右边两间办公室。
后面一排是连着的五间房,房门上边挂着一个白色的牌子,写着“一年级”
“二年级”
,从左到右一共五个年级,每个年级就一个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