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光景西流,好似那没有声音的锉刀。
转眼间已过了中秋,到了八月底。
耕余村里的秋收也差不多结束了。
大伙儿在村长和张伯的带动下,纷纷开始上山采药。
傍晚。
祝家大门口,人声鼎沸,很是热闹。
村里人采完药下山找程喜漫卖药材,程喜漫手持杆秤站在大门口称斤数。
“陈家嫂子,十斤甘草加二十斤楮桃,九百文。”
“胡家婶子,五斤麦冬、十斤冬青子,八百文。”
程喜漫又将满满一竹篓菟丝子挂在称上,含笑道:“刘家大哥,四斤菟丝子,外加七斤荆芥,四百九十文。”
......
程喜漫在前头称药材,祝灿坐在她身后的小木凳上记账。
云畔也吭哧吭哧地帮着程喜漫往家里搬药材,小家伙累的满头大汗,脸蛋儿红扑扑的。
这几日祝清吾不在家。
因着过几日就要搬家,祝清吾先去临川城请工匠修缮医馆了,顺便打扫下宅院。
程喜漫则在家里等着收药材、炮制药材。
从八月初开始,陆陆续续地,她已经收了大半月的药材了。
边收药材边炮制,等医馆正式开张,她能省好大一笔买药材的钱。
临川城的大多数医馆和药铺都是分开经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