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文武百官此时已齐集于午门外,与尚宝卿、侍从官一起,赴文华殿恭迎皇帝,而朱常洛身着皇太子衮冕立于文华门外。
吉时已到,朱翊钧着十二旒冕服,登舆第将出,仪仗动,尚宝卿手捧玺印跟随,奏大乐导驾,和声郎领乐,行至文华殿,升座,乐止。
之后有赞礼四人引导朱常洛入文华门,于文华殿丹陛拜位侍立。
大乐始奏《朝天子》——圣德圣威,洪福齐天地,御阶前文武百官齐,摆列在丹墀内,舞蹈扬尘,山呼万岁,统山河壮帝畿,礼仪讚稽,庆龙虎风云会。
和着乐声,赞礼高唱:“鞠躬”
,朱常洛面北一拜。
于殿内西侧的承制官进前奏请承制,随后退出门外,宣:“有制。”
赞礼应承:“跪,”
朱常洛随即跪下。
殿外东北侍立的宣制官宣:“册皇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
跟着赞礼再引导朱常洛行礼,承制官跪于殿内西侧回奏:“传制毕。”
朱常洛再拜。
接下来有赞礼宣行册礼,引礼官引太子朱常洛由大殿东门入,内赞接引,至御前拜位,随后唱:“跪!”
,太子跪下。
捧册官于案前跪下,捧册交与读册宝官。
内赞再唱“读册,”
读册官跪下宣读册书。
毕后将册交与内阁首辅沈一贯,再由他跪授于太子朱常洛。
朱常洛接过册书那刻,即表明接受册立,而后再将册书交给身边捧受册书的内使。
随后在赞礼的唱声中,再次出圭、俯伏、平身,退出大殿。
又于丹陛下鞠躬,四拜。
大乐奏《千秋岁》——尧年舜日胜禹周,庆云生缭绕凤楼,风调雨顺五谷收,万民畅歌讴。
太子内使舁(抬)册,随着大乐退出文华门,门外的仪仗及百官恭送册宝抬入东宫(慈庆宫)。
最后,朱常洛再至中宫处朝谢中宫皇后,以及拜谒宗庙,敬告祖宗。
自此,围绕国本开始的,历时十五年之久的君臣之争,也得以收官。
国本即定。
一场仪式下来,为了顾及朱翊钧的情绪,沈一贯就像蹉跎了半条命。
不说身体上的疲惫,在行册立典礼时,又生小的波澜,因为册立所需的册宝尚未完成,朱翊钧颇为恼怒,后命礼部查参经管此事的内外官员。
沈一贯为此进帖言此旨不可颁布,帖中,他首先负责责备此事的官员,认为他们没有恪守职责,但跟着笔锋一转,又说旨中有数字似不宜传外者,輒此覆请,并奏请宽宥诸臣。
典礼四日后,朱翊钧下旨:前旨免发,收存阁中。
朱常洛立为太子,最高兴莫过于王恭妃,但最受冷遇也莫过王恭妃。
因未得封,故只得四拜,中宫、贵妃俱得八拜。
这本不符合要求,但却是朱翊钧的意思。
国本之争终于有了眉目,臣子也不愿为了礼仪等事使得册封一事功败垂成,故礼臣不敢复较小节,以拂上旨。
在年初朱常洛移居迎禧宫后,母子便睽隔不再相见,而王德完事件中,她的贴身宫女被皇后处置,自此王恭妃身边再无亲近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