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65章 皇家用人术(第1页)

“还有第二层意思?”

太子殿下问。

“第二层意思是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别人。

做一件事,心是好心,方法也恰当,但总有那么一些人,鸡蛋里挑骨头,甚至煽动百姓,为个人谋私利,所有在做事之前,总要预想想好有人挑刺怎么办?”

史仲竹回答。

“史侍读多虑了,人心向善,就拿刚才的修议事房来说,总归是好事,天下人也不肯能人人都是瞎子。”

“好事?是不是好事,得亲身受益的人才能下这样的结论,若是外人以自身主观想法去看,可能有失偏颇。”

史仲竹给太子举了一个例子:“一地方官为政,恰逢圣人出巡路过治下,为面子好看,则向农户征税,给农户修青砖瓦房。

圣人见了,自然夸赞他治下人人富足;旁人知晓也如话可说,毕竟他没贪污农户的钱。

可农户怎么想?地上的青砖维护要花费大价钱,房子修得好但底盘小,农忙时晾晒谷物不便,质量好了,数量就小了,一大家子好几个兄弟,根本住不开,一家人一年的收入都用来维护房屋了,吃穿都成问题,这样的事也算是好事吗?这还是其中最好的情况,官员好心,并未盘剥,若遇恶吏,破门灭家。

隋时,天子拿绸缎裹树,和如今给农户修青砖瓦房性质一样,只程度深浅不同罢了。”

太子显然没有想到会这样,只出声辩驳道:“天下大道,总不会被几个害群之马败坏,也不会为几个小人蒙蔽!”

“殿下说的是,是臣危言耸听了,还是圣人之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更为恰当。

天下公理自在人心,可臣怕这公理要数百年的时间、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得到,等得到公理的时候,那个曾经为公理努力的人早已成了一捧黄沙。”

史仲竹并不担心如今没有公理,儒家文化是最具有稳定性的。

史仲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担心?前世他小的时候,看见有富人捐款,爷爷就赞好心人必有好报,父亲会说,都是写伪善的资本家,那本是穷人的血汗钱。

是的,“伪善”

,这个词又是怎么来的,国家千年传承的恩义,不过二十年就让“市场经济”

和与之俱来的“利己主义”

“金钱至上”

冲垮,国家也不说“慈善”

二字,浅浅提到“公益”

,也是大众积少成多。

但是在这个时候,即使史仲竹说了这样的话,心里也是不担心百姓会不记恩。

此时尚未礼崩乐坏,忠孝节义还在人心,所以,即使史仲竹有时很怀念前世的生活便利,但安心留下来,“道义”

所在,心向往之。

“孤受教了。”

太子严肃道。

“殿下言重了,臣的本分。”

史仲竹一看沙漏,道:“时辰已到,臣先告退了。”

待史仲竹退了出去,太子殿下也跨下了特意装出来的懵懂天真,带着天家人特有的成熟,等着自己的父皇从屏风里出来。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