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8章(第2页)

里,比起升官发财之类的&ldo;正当职业&rdo;,他们就免不了有&ldo;不务正业&rdo;之嫌。

汉初宋忠、贾谊即站在官僚士大夫的立场上说方士这一行是&ldo;居卑&rdo;、&ldo;行污&rdo;,&ldo;尊官厚,世之所高也&rdo;,&ldo;夫卜者,世俗之所贱简也。

&rdo;(《史记&iddot;日者列传》)但同时人们对方士又有一种好奇的崇敬心理,总是用一种神秘的眼光来看待他们,好像贫富贵贱、祸福吉凶就操纵在他们手里似的。

其实,方士跟普通人一样,也可以类相分,也有贫富贵贱之别的。

&ldo;方士阶层&rdo;的身分构成是极其复杂的,从&ldo;就业&rdo;情形来看,有&ldo;专职&rdo;和&ldo;兼职&rdo;之分;从格调情趣来说,有&ldo;高雅&rdo;、&ldo;卑俗&rdo;之别;从活动性质来讲,有的是致力于命理研究的&ldo;学究派&rdo;,有的则是卖技敛财的&ldo;江湖派&rdo;。

他们的身分地位和家庭出身也是千差万别的,有的出身高贵之门,有的来自下里巴人。

如果把西汉以来的方士进行分类,则可大致分为&ldo;学究&rdo;、&ldo;隐士&rdo;、&ldo;僧道&rdo;、&ldo;食客&rdo;、&ldo;生意人&rdo;、&ldo;江湖术士&rdo;等不同类型。

(一)学究型

&ldo;学究&rdo;型的方士往往都出身于知识阶层,他们最擅长研究命理,探讨方法,著书立说,算命术的产生、变革和流传,都离不开他们的创作和整理。

他们研究命理或为人推命,往往都是&ldo;兼职&rdo;的,就其身分本质而言,大多属于封建社会的&ldo;士&rdo;阶层,即封建知识分子。

像奠定命学理论基础的王充,是东汉末年的大思想家;促使算命术更加完善的李虚中,则是唐代进士出身;明代的万民英,近代的袁树珊,无不才思敏捷,文采横溢。

事实上没有封建&ldo;士&rdo;人的参与和创作,也就不可能有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术数。

这是因为,一方面,术数本身一开始就与阴阳五行、八卦易数、儒学道统、佛家意识等融汇贯通,因此中国方术自始至终都带有极强的理性特点;另一方面,术数的内部机制也越来越趋向严谨而不失辩证,复杂而又有条理,这就必须要有深厚的天文历象知识和清晰的逻辑思辨能力;再一方面,若要为人推测吉凶祸福和寿夭贵贱,还需要懂得社会的政治经济和人情世故。

术数自身的博大深奥,就决定了发明创造和具体推算的&ldo;术士&rdo;们必须具有高深的哲学理论、严谨的思辨素养、丰富的社会阅历、极大的社会活动能力和巧舌如簧的口头及文字表达能力。

于是具备这些客观要求的封建&ldo;士&rdo;阶层便自觉与不自觉地参与或担当了算命术数的发明、改造及其不断的整合了,以至术数中无处不流露出他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来。

(二)隐士型

&ldo;隐士&rdo;型方士则又是一番特点,他们大都是些&ldo;异人&rdo;、&ldo;高人&rdo;,既具丰富而又极有理性的思想,却又往往避开人世,尤其远弃凶险黑暗的官场。

好像传统的社会结构本身就有制造&ldo;隐士&rdo;的功能似的,几乎历朝都有他们存在。

没有思想便不称其为&ldo;隐士&rdo;,&ldo;隐士&rdo;往往都是满腹经纶而没有人生际遇,积极进取而看破仕途险恶的人。

因此他们大多具有性格孤傲,清白自尊,与人寡合,重义轻财的特点,他们精通术数,但绝无商贾见钱眼开的铜臭心理;他们为人看命,绝不耍那套附会迎合的骗人把戏。

汉代的司马季主虽然于市中设肆卖卜,但正如贾谊所说:&ldo;吾闻古之圣人,不居朝廷,必在卜医之中。

&rdo;贾谊说尊官厚禄才是贤人所居,而司马季主则慷慨陈辞:&ldo;今公所谓贤者,皆可为羞矣。

卑疵而前,纤趋而言;相引以势,相导以利;比周宾正,以求尊誉,以受公奉;事私利,枉主法,猎农民;以官为威,以法为机,求利逆暴,譬无异于开操白刃劫人者也。

&rdo;其对官僚的奸诈趋利,自私害人的&ldo;高贤&rdo;嘴脸,可谓鞭挞得痛快淋漓。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