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又据《续湘山野录》,宋代苏易简家中也有这种&ldo;食客&rdo;,他不仅为主人推算,还为来往客人起课。
明代此风就更盛了,皇帝身边也每每有术士跟随,制订政策,行军打仗,任用大臣,凡事都要向他们询问,相命术士成了封建统治者的特殊谋臣。
皇帝如此,大臣也跟着效法,明英宗时重臣石亨的身边就始终跟随了一位叫仝寅的算命术士。
此类事例《明史&iddot;方伎传》中都有记载,笔记小说等野史当中自不必说了。
直到今天我们还可以在某些人家中看到这种&ldo;食客&rdo;术士,所不同的是,现在的相命活动往往跟&ldo;预测学&rdo;、&ldo;气功&rdo;等联系在一起了。
(五)生意型&ldo;生意&rdo;型方士,主要是指那些挂牌经营、开肆设铺的&ldo;日者&rdo;、&ldo;卜士&rdo;。
西汉的司马季主就是在市场中开了门面挂牌卖卜的,此后各城市之中到处都有&ldo;卜肆&rdo;可见。
他们或者书其门曰:&ldo;吴中名术,金鼓传家&rdo;(《苏州府志》),或者门上贴着&ldo;妙算先天易数,每命封金三钱&rdo;(《金瓶梅》)。
宋代开封府相国寺前就有这种&ldo;卜肆&rdo;,当时还称之为&ldo;相监&rdo;,而岳柯《史》记中都有一位算命先生还标其门曰&ldo;看命司&rdo;的。
有的&ldo;卜肆&rdo;是一种店铺、栏棚式的门面,有的则是比较固定的摊位、铺席。
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卖技做生意,靠给人占卜算命挣钱生活。
此类相命术士基本上仍能按命理术数的格式和要求为人看命,有的人看得较准,因而名气也很大,以至求其测算者接踵而至。
然而设肆卖卜毕竟是为了营利,有些话如果按命理术数的本意说出来,那是势必遭耳光并把客人吓跑的。
因此算命术一旦被作为营利的手段,就必然会出现曲迎附会从而偏离了命理本意的倾向,甚至为其走向&ldo;江湖&rdo;推出了第一步。
(六)江湖型&ldo;江湖&rdo;派的方士则就完全不同了。
他们的特点是到处游荡,正如《七修类稿》所说:&ldo;江湖游士,多以星命相卜,挟中朝而奔走阃台郡县以糊口。
&rdo;他们为人相命仅仅是为了赚钱,命学理论和算命方法不过是在形式上为他们所用而已,较好的&ldo;江湖术士&rdo;至多也只是使用一下算命术中的&ldo;诀&rdo;,如袁树珊在《命理探原》跋文所说:&ldo;星命之学……积学之士不得其诀,遂厌其文:游食者流不讲其文,专秘其诀。
&rdo;但更多的&ldo;江湖术士&rdo;则完全是在相命术的幌子下巧言骗财,正如早在西汉时期贾谊所说:&ldo;世皆言曰:夫卜者多言夸严以得人情,虚高人禄命以说(悦)人志,擅言祸灾以伤人心,矫言鬼神以尽人财,厚求拜谢以私于己。
&rdo;(《史记&iddot;日者列传》)因此他们为人算命虽然也口中念念有词,但那只不过是用算命术专有名词来吓唬人罢了,其方法的实质已经与算命术大相径庭了。
如&ldo;江湖术士&rdo;常用的&ldo;父在母先亡&rdo;一句,至少可以有四种解释,一是母亲健在父亲已死,二是父亲健在母亲先死,三是父母都健在有可能父亲先死或母亲先死,四是父母都已过世而父亲或母亲先死了。
像这样模棱两可,故弄玄虚,可让人任意揣摸想象的推命用词,正是&ldo;江湖术士&rdo;巧口曲迎的绝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