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rdo;复笑曰:&ldo;合并后,此二人中之占上着者成为一袁姓之人(指元字居洪字之上,元与袁同音)。
目下传说袁世凯起义于河南为教督,以彼之名望卜之。
或即彼乎。
&rdo;
时胡之心仍属战事,复指洪字,使卜以战后事之得失。
徐应曰:&ldo;以后皆利。
&rdo;随信手书一汉字曰:&ldo;试观洪字,加入中土二字,非汉字乎,是即汉人席有中土,无往不利之象。
&rdo;少顷,又曰:&ldo;试观战后事,但逢七之日,必甚得手,中有二次为尤利,明日即逢七也。
&rdo;胡不解,询其故,徐指洪字旁共字示之曰:&ldo;此非二十一与二十八耶,此二数皆以七为公度数也。
&rdo;又指汉字曰:&ldo;此字去一洪字,所余又非中二耶。
吾故谓汉军中有二次逢七之日必大得手也。
&rdo;胡曰:&ldo;明日即逢七也。
&rdo;曰:&ldo;明日尚不在此数,连明日计,盖有三次逢七之日,象上已明著矣。
因拽字旁之三点示胡(按:徐上所言皆奇验,令人惊绝,惟言二次汉军得利不验,然当汉口大败为九月初七,汉阳失守为十月初七,则徐言仍中,特误以败为胜耳)。
&rdo;故复问徐:&ldo;湖北战争何得息?&rdo;徐略思曰:&ldo;自明日起,四十六日即停矣。
&rdo;胡又不解,徐复指洪字曰:&ldo;二十一与二十八相加,非四十九耶。
&rdo;胡云:&ldo;奚云六也?曰:灭左旁三点,非六数耶?&rdo;(按:湖北自八月二十七日战起结连至十月十三日始停战,适与徐言不爽毫黍,此节虽近于迷信,然一席之话而一番龙跳虎跃、惊天动地之大事,乃为之囊括无遗,岂不奇哉?)
四方士的预测观(4)
应当如何看待这一段史料?从写作时间看,括号中的按语是原作者所述,可证此文写于辛亥革命(1911)发生之后的壬子年(1912)。
因此,这则预测完全有可能是事后附会,谎称在事前(1911年8月)之预测。
如果这段文字是在辛亥革命发生之前有原始记录或有三人以上证明,则神奇了。
不过,在辛亥首义的八月下旬,有识之士根据客观形势,确实可以预测到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南北对立与对话;共和成为必然的政体。
因此,测字先生徐道一能够用&ldo;黎元洪汉&rdo;这四个字把辛亥八月份以后的情况预测个大概,是有可能性的。
通览近代历史文献,不难发现在辛亥革命前后预测特别多。
古人说&ldo;虽小道,必有可观焉。
&rdo;我认为这些预测如同地下树根,顽强地撬动着封建专制制度基础,扰乱民心,加速了满清的灭亡,其客观作用不可低估。
同时,我们又应看到:这些预测方法由微推著,夸大神秘的作用,皆属无稽之谈。
有的预测确实应验了,无非是预测者根据事态的发展趋势作的合理推断,一点也不神秘。
须知,预测的应验是有一定概率的。
而方士大加宣扬,汇集一个个偶然的事例,使人们看起来似乎社会的发展是由预测家决定的,这就大谬不然了。
更有甚至者,有的迷信家把已经发生的事托名于事发之前的事,使不辨是非的人轻易上当,闻者当慎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