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46章(第1页)

江心的水真凉,漂浮着白色泡沫、木屑、树皮,还有一股松油味。

我终于抱到那根木头了,赶紧牵着它向中国的岸边靠。

漂了八里,才在下游的城关上了岸。

上岸回到青年点,听说高朗没回来。

急得我们派人沿江寻找,一直到下游12里外的黄旗营子了,也没消息。

直到下午四点多,才有老乡来告知我们:高朗把一棵木头拖到江边后,就趴在沙滩上不动了,后来被下游离我们8里地的城关南砖窑一个老乡接到家里,喝完姜汤躺在炕上呢。

我们派马车把高朗接回来,只见他平躺在车板上,腰部以下,是数不清的血痕。

听他讲,拖着木头靠岸时,激流冲得他根本站不住脚,只能被顺水漂着的木头拖着,因发大水而淹没在水中的柳条丛将他划得鲜血淋漓。

还好没死人,说实在的,年轻人那时对死也没概念。

三根木头,摆在清真寺的院子里。

木头有脸盆般粗细,十米来长,溜直,是盖房的好料。

有老乡前来出价,我们没好气地说:不卖,你看看这清真寺破的,我们要留着盖房。

第二天,我干脆组织了4个水性好的知青,从上午开始,就冒着阴寒,与风浪搏斗。

这一天,我们一共捞上了11根木头。

从南砖窑到古城,见知青一趟又一趟赶着马车去江边拉木头,老乡人人都羡慕地睁大了眼睛。

知青捞漂流木的事,惊动了县里,马上派官员来看知青住的清真寺。

在全县将近100个知青点中,我们是唯一住在寺里,没有盖房的知青点,而政府所拨的知青安置费,都已经花在清真寺变宿舍的改装上了。

怎么办?看来也只有靠知青自己白手起家了。

在大队和插队干部的担保下,县里特批我们可以打造&ldo;威吾&rdo;(俄语&ldo;小船&rdo;),并通过几道申批,给我们颁发了下江作业证书。

捞漂流木合法了!

这在全县沿江知青点可算是独一份。

清真寺的院子里,木头堆越来越高。

插队干部老孙高兴地合不拢嘴,整天拿着尺,计算着已经捞上多少立方的木头?离盖房子还差多少木头?

后来,他不知从哪弄来一副老毛子的独眼龙望远镜,一涨潮就站在江岸上,朝江心张望。

横着浮在江面上的,是樟松;在江面上一上一下竖着漂来的,是意松。

他开始亲自指挥小船下江作业。

我清楚记得那副独眼龙望远镜是50倍的。

晚上,老孙让我用它来看月亮,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月亮上有山和坑,只是找来找去,没找到吴刚和嫦娥。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