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他包庇利用大批共产党左倾人物,对他的影响很大&rdo;。
&ldo;杨虎城的秘书宋绮云,徐州人,共产党员,为杨虎城亲信&rdo;等等。
戴笠得到报告后,立即指令西北区和陕西站加强对宋绮云等杨虎城身边人员的监视,弄清其活动,伺机加以控制等。
第四个工作对象是驻防在西北地区的中央军,但是对胡宗南的第一军是个例外。
戴笠对西北地区形势最忧虑的是害怕张、杨一旦联手,共同消极&ldo;剿共&rdo;,要求抗日救国。
如果出现这样的局面,那就会完全打乱以至延误校长一再强调的&ldo;剿共&rdo;大局。
因此,戴笠多次指示特务处西北区,要充分利用东北军和西北军中下级军官之间的不和,扩大裂痕,挑拨两军关系,实行分而治之。
当时,特务们要利用这种机会的确是很多的。
1935年冬,十几万东北军开赴西北,大批东北人涌入西安,但并不为十七路军欢迎。
&ldo;西北剿总&rdo;成立之初,连一个办公地址都找不到。
双方的中下级军官和士兵,从居住争房、看戏争座到上街争路,动辄争吵打架,甚至相互开枪,双方有很大的恶感,以至一些中上层军官也疑忌对方将有不利举动等等。
西北区的特务们更是借此大肆煽风点火,挑拨离间,企图使之火并。
但是,张、杨都是国民党军队中极有政治头脑的高级将领。
他们都认为东北军和十七路军之间是一个&ldo;分则共亡、合则同存&rdo;的利害关系。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张学良叫自己的朋友高崇民到西安,介绍与杨虎城认识,专对双方的中上层关系做沟通工作,立见成效。
为了麻痹特务处西北区特务们的监视活动,张、杨进一步商定了&ldo;暗通明不通、上合作下不合作&rdo;的办法,以掩护双方的关系,避免蒋的怀疑。
果然,张、杨的这一手不但瞒过了当时在西北地区的复兴社、特务处、系、政训处等各个方面的特务,以戴笠如此机警过人、老奸巨滑的人居然也被瞒过。
由此导致蒋介石对张、杨的估计不足,在已经出现种种&ldo;异常&rdo;迹象的形势下,仍然轻入险地,误入虎穴,最后发生西安事变,造成戴笠一生中特务工作最大的失败。
戴笠第一次得到张、杨将有异动的情报是在1936年12月初。
在这之前,蒋介石以避五十大寿为名,来到中原古都洛阳,先后往返于西安、济南、太原、兰州之间,与各方面的军政大员进行会谈,秘密进行军事上的部署,催赶东北军与十七路军对陕北红军进攻,然后集中数十万中央军完成对红军的最后一击。